为助力我院学生深入了解考研动态,科学规划备考路径,4月7日晚,我院在8号楼101教室举办考研备考规划讲座。本次讲座由资深考研规划师臧猛主讲,现场180余人到场聆听。

理性分析,把握时机
讲座伊始,臧猛结合近年考研大数据与就业形势,深入剖析了考研对职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尽管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有所波动,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仍在持续增长。以2025年为例,全国考研报名人数预计为388万,报录比降至约4:1,形成了一个难得的“考研红利期”。与此同时,国家线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教育学等专业的分数降幅尤为显著。
臧猛强调,考研不仅是学历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是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他建议考生应理性看待考研热潮,精准把握政策变化与时间节点,避免盲目跟风。通过科学规划和理性决策,考生可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专业解析,锚定机遇
臧猛围绕教育学考研的核心模块展开深入解读,涵盖专业选择、院校分析及就业方向等内容,为考生提供理性规划的参考依据。
首先,臧猛详细解析了教育学下设的多个方向,包括学科教学、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技术学等。他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并以小学教育与学科教学数学为例,分析两者报考难度与就业差异。学科教学数学对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但就业范围更广;小学教育竞争激烈,考生需提前评估自身实力。此外,他提醒考生注意跨考风险,建议避开含数学的跨考专业,优先选择统考科目,以增加调剂机会。
在院校分析方面,臧猛将教育学相关院校划分为四类并逐一解读:以北师大、华东师大为代表的全国知名院校,认可度高但竞争激烈;地方强势院校在区域就业中具有显著优势;普通师范院校本地认可度较高,综合类院校则通过学历门槛效应,为部分追求“名校光环”的考生提供机会。他特别指出,考生应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例如江浙沪地区院校重视实践能力,备考期间需积累支教、实习等经历。
臧老师谈到,教育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师岗位,互联网教育运营、企业内训师、教育类自媒体创作、高职院校科研岗等新兴领域,为考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职业选择路径。
科学规划,高效执行
在考研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科学规划备考路径成为考生关注的核心问题。讲座中,臧猛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四步走"备考策略,为考生提供清晰的时间节点与执行方案。他建议,大二暑期为基础阶段,考生需完成专业课知识框架的梳理,并背诵核心知识点,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大三上学期进入强化阶段,通过真题演练剖析命题规律,逐步提升解题能力;随后的冲刺阶段则需通过模拟考试检验短板,强化薄弱环节;复试准备阶段则需提前联系导师,突出实践经历与英语能力优势,为最终环节抢占先机。
针对考生普遍关注的区域选择问题,臧猛特别提醒:"不同地区阅卷标准存在差异,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实力选择适配目标区域,避免因单科线限制错失录取机会。"他强调,精准定位与高效执行同等重要,建议考生根据院校报录比、复试线等数据制定个性化方案,以数据驱动备考决策。
此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系统化的考研备考思路,提供了从趋势分析到策略落地的全流程指导,助力其明晰规划路径,提升备考效率。通过数据解读、院校定位、备考规划等核心内容的分享,帮助学生明晰了考研路径,强化了科学规划意识,增强了备考信心,为未来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供稿 |陈子萱 丁逸秋
审核 | 徐嘉穗
终审 | 杨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