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至18日,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落下帷幕。我院《静默的突围:西部乡村留守女童青春期发展困境与扶助研究——基于青黔川三省2859名女生的混合方法实证》项目荣获金奖,《独而不孤:老年人孤独污名的成因与协同机制研究——基于全国13省18市的实证调查》与《远山呼唤: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藏彝畲区13地的实践调研》项目荣获银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静默的突围:西部乡村留守女童青春期发展困境与扶助研究——基于青黔川三省2859名女生的混合方法实证

项目负责人:赵沛运
团队成员:刘妍丽、付书佳、郑满、王力可、傅浏佳、陈钧琳、陈奕霖、鲍炜文、钱子怡
指导老师:罗润锋、李政、石峻华
项目简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本项目聚焦西部留守女童这一特殊群体在青春期面临的严峻挑战,以青、黔、川3省9县2859名女生为扎实研究样本,以田野调查回归现场,以数据分析掌握实情,揭示其困境背后的信息盲区和矛盾根源。调研组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提出“124”模式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西部留守女童的成长困境开辟一条突围之路,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助力她们跨越重重障碍,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独而不孤:老年人孤独污名的成因与协同机制研究——基于全国13省18市的实证调查

项目负责人:吴佳容
团队成员:於宁瑶、王冰、吴星诺、黄俊楠、黄祥保、陈勇
指导老师:范志光、陈巍
项目简介:本项目紧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基于全国13省18市老年群体的实证调查,探究中国老年人孤独污名的内涵与纬度、存在与程度、危害风险与成形成原因,并构建一套以个体、家庭、社区和政府为主体的孤独污名协同机制,使老年人和社会大众正确看待孤独感,接纳孤独感,实现公众心态正常化科学化。
远山呼唤: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藏彝畲区13地的实践调研
项目负责人:史一然
团队成员:李婉瑜、宋周睿、王溢婷、旦措、丁逸秋、王嘉颐、王雨晗、姜雯欣、计舒怡
指导老师:李政、罗润锋、石峻华
项目简介:“远山呼唤”是一个聚焦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的社会调查项目,通俗而言是一个关注民族留守儿童“学好普通话、走好发展路”的教育关怀调研项目。项目组从语言技能教育维度和文化传承教育维度出发,采用实地走访+互联网技术,深入藏彝畲区研究教育现状并寻求提升路径,提出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新策略——“两维八策”。通过多方协作和积极实践,以语言为桥梁,为铸牢各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奉献力量。
学院高度重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始终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理念,积极组织专业导师团队,为参赛团队提供全方位指导与资源保障,从选题、研究到作品打磨,给予专业引领。此次佳绩的获得,不仅是我院学子创新创业能力的有力彰显,也是我院长期以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成果体现。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优化育人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推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迈向新的高度。
供稿 | 丁逸秋
审核 | 石峻华
终审 | 杨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