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教育与心理学院2025级全体新生齐聚河西校区风则江大讲堂,聆听院长陈巍教授主讲的新生始业教育之“院长第一课”。本次讲座以“对‘花蝴蝶’与‘无头苍蝇’说NO——发现有灵魂的大学生活”为主题,陈巍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真实的案例,引导同学们审视自我、明确方向,开启真正有意义的大学生涯。

讲座伊始,陈巍以真假胡适日记为引,通过对比网络流传的堕落版胡适日记与真实日记中记录的学习、打牌、阅读与社交并重的丰富生活,犀利指出当代不少大学生正处于玩不尽兴、学不专注的“拧巴”状态。他强调,虚假日记之所以广泛传播,正是因为它击中了众多年轻人内心的空虚与自责,而这种状态恰恰是忙碌而无方向、充实却无灵魂的生存体现。

陈巍进一步用“花蝴蝶”与“无头苍蝇”两个生动比喻概括了两种常见却值得警惕的大学生存状态:“花蝴蝶”忙于穿梭各类场合,却缺乏真正的投入与认同,是物理性的参与,精神性的游离;“无头苍蝇”则日复一日机械重复。他借助《红楼梦》中风月宝鉴的典故,将手机比作当代风月宝鉴,提醒同学们警惕被碎片化信息吞噬自我意识,陷入时代病的泥沼。

为帮助同学们摆脱这种困境,陈巍提出三条切实可行的锦囊妙计:一是“欲望多元,做你自己”。他鼓励同学审视内心,跳出社会期待与他人眼光,引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强调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二是“开拓眼界,提升心气”。陈巍以自己大学时赴浙大医学院旁听解剖课的经历为例,阐述接触更广阔平台和优秀群体对自我认知的冲击与激励。他鼓励同学们多靠近优秀群体,主动拓宽眼界,迈出自我改变的第一步。三是“每天停止20分钟”。他建议同学每日留出20分钟远离屏幕,从事真正能带来充实感的活动。他强调唯有主动留白,才能夺回时间的掌控权,让每一天有值得回忆的内容。
讲座最后,陈巍以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作结,激励新生从自我觉察开始,合理规划时间、投身真正热爱之事。他衷心祝愿2025级新生都能摒弃浮于表面的“花蝴蝶”心态和漫无目的的“无头苍蝇”状态,主动把握大学四年的成长节奏,在大学阶段打磨出独特而闪光的灵魂,最终收获真正充实、自主且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供稿|陈子萱
审核 | 石峻华
终审 | 杨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