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百年师范
  • 师资队伍
    • 小学教育系
    • 心理学系
    • 学前教育系
    •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
    • 荣休教师
  • 专业建设
    • 小学教育
    • 学前教育
    • 体育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学科建设
    • 一流学科
    • 项目申报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改项目
    • 课程建设
    • 教育见习实习
    • 毕业论文
    • 精品课程
    • 文件汇编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社会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 绍兴市心理学会
  • 专业认证
  • 下载专区
      ·   关于做好校内校史史料和实物征集的通知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新一届辅...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 2024 年...
      ·   关于绍兴文理学院 教师 教育学院 2024 ...
      ·   我院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拟报送项...
      ·   第十二期“祖楠班”拟推荐学员公示
      学术论坛

      【山阴论心】第十九讲:近红外技术在超扫描中的应用

      2022-05-03  点击:[]

      超扫描脑成像技术具有揭示人际互动情境下社会认知行为神经机制的优势,研究主题涵盖了以合作和竞争、社会困境、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题的各类社会互动行为。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光学脑成像技术。它具有操作便利性、可移动性、光源无创性以及对头部移动噪声较高的容忍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康复医学和儿童研究中。同时,由于不需要在封闭的空间下进行实验,近红外超扫描脑成像技术非常适合研究自然情境下的人际互动行为。随着超扫描脑成像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行为神经机制的研究。

       

      张明明,讲师,工学博士。现就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为近红外超扫描(hyperscanning)技术支持下的社会交互行为,擅长多人社会互动中的近红外脑成像技术的范式设计、应用操作与数据解读。熟悉多种近红外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累计近红外采集被试人数600多人次。

      在相关领域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近红外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第一作者学术论文5篇。担任《Brain and Cognition》、《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和《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等SSCI/SCI期刊审稿人。

      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参与国自然面上项目2项。与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等机构开展多项合作。

      目前研究方向为:

      1、儿童社会互动行为的发展性变化及地区差异;

      2、异常群体(自闭症、多动症儿童等)社会互动行为的神经机制;

      3、教学情境中的互动行为的神经机制。


      上一条:【山阴论心】第二十讲:Meta分析在神经精神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下一条:【山阴论心】第十八讲:TC Lab线上心理学研究平台的功能介绍和使用演示


      【关闭】

    校址: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0575-88342095  |  传真:0575-88315325
    浙ICP备07005811号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