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师教育学院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学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函2016[6]号)批复教育学一级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
一、研究目标:学科建设的路标
立足绍兴区域经济发展,弘扬越地优良教育文化传统,发挥百年师范教育优势,把教育学学科打造成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学术高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示范建设的智库,力争在十至二十年时间,发展成为基于绍兴、面向全国、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学科。
教育学学科聚焦教师教育研究,服务地方教育发展,具体设置以下四个研究方向:一是越地教育思想与名师成长研究。充分发掘越地教育思想,探索名师成长理论,力争推动越地教育文化走向世界。二是学科课程论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深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以此为基础反思教师专业发展。三是认知科学与教师主体性发展研究。以社会行为、主体性的心理学、哲学与神经科学交叉研究为基础,聚焦教师主体性发展与认知规律,并与相关哲学解释之间形成双向建构。四是地方高校内部治理研究。立足校本,探索面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敏捷高等教育理论、内部治理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
二、研究队伍:学科建设的关键
教育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博士学位人数25人,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8人,省“151人才”第一、二、三层次人员各1名,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1名,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指委委员6名,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教育学学科的博士,80%以上均为近五年引进或者培养,成为学科建设的生力军。学科重视团队建设,根据现有的师资队伍情况,已成立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等。其中,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成为为校级研究机构,教师教育研究团队成为绍兴市重点创新团队。
近五年来,学科成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获得省哲社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权威以及一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
三、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的延伸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的应用性学科,教育学学科主动参与到区域基础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中。近年来,承担了省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培训、基础教育校长和园长培训、省中小学全员培训、绍兴市名师名校长培训等教师教育项目,近五年共培养师资25000余人,培训活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学员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学院还被评为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先进培训单位。
同时,学科积极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言献策,参与地方基础教育学校发展的规划论证,学科成员担任绍兴市幼儿园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成员,成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智库”。此外,学科组织青年博士到中小学建立博士工作站,积极指导绍兴市众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如指导嵊州城关中学成功申报2011年度浙江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研效能提升的再研究”(编号为SB64),并获得一等奖,目前该课题正在积极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指导育才学校的成果获浙江省第一届特殊教育校本教材金奖;附属小学几年来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得到显著提升。
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基点
学科建设的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教育学学科通过“教育论坛”的形式,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至今已经举办教育论坛六十九次,谢维和、郭文安、杨启亮等国内知名学术大家都曾来教育论坛传闻授教;学科组织成立学生科研团队,招募优秀学生每周进行学术研讨,学科成员担任科研团队的指导教师,目前已经初见成效,王勇等同学先后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学科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为学生搭建平台,先后派遣本科生赴美国苏必利尔湖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马来西亚马莱亚大学等海外高校交流学习;
此外,学科通过给学生配备校内外导师,加强技能训练指导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近五年来,学生在历届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省大学生汉语口语竞赛、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共获得一等奖20多项,学院应届毕业生考研考公考编录取率在80%以上,新生入学第一志愿报考率90%以上。
近五年来,教育学学科在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方向的凝练、师资队伍的打造、服务地方的延伸、人才培养的对接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尝试。在“双一流”的背景下,教师教育学院会继续努力,在培育领军人才以及提升学科平台上,力争取得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