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百年师范
  • 师资队伍
    • 小学教育系
    • 心理学系
    • 学前教育系
    •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
    • 荣休教师
  • 专业建设
    • 小学教育
    • 学前教育
    • 体育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学科建设
    • 一流学科
    • 项目申报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改项目
    • 课程建设
    • 教育见习实习
    • 毕业论文
    • 精品课程
    • 文件汇编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社会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 绍兴市心理学会
  • 专业认证
  • 下载专区
      ·   教师教育学院关于2025年上半年推优入团...
      ·   教师教育学院第十三期“祖楠班”拟推荐...
      ·   教师教育学院关于做好2025届毕业论文(...
      ·   教师教育学院第十三期“祖楠班”拟推荐...
      ·   关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单项奖学金评...
      ·   关于2025届绍兴市优秀毕业生候选人评选...
      党建学工

      【人物专访】陈悦:一念执着破万难,千帆过尽天地

      2025-08-01  点击:[]

      陈悦,2023届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25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担任教育2001班班长期间表现优异,曾获得奖学金4次(包括2020年新生一等奖学金、2021年学业一等奖学金、2022年学业三等奖学金、明华人才奖学金),荣誉称号4项(包括2023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023届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2021学年优秀团干部、2020学年优秀研究生干部)。学术成果丰硕,已发表论文4篇(其中2篇SCI,1篇核心期刊),投一级会议摘要3篇,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1项。

      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读博之路是一个艰苦劳作、厚积薄发的过程,学术研究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搞科研的生活其实挺枯燥的”。陈悦几次说到,“学术科研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取的,在做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当‘隐形人’、坐‘冷板凳’的准备。只有持之以恒的科研投入和甘心坐冷板凳,每天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才能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她坚持每天去图书馆读文献、写论文,即使状态不佳,也至少会完成几百字。科研早已融入她的生活,成为日常的一部分。规律地进行阅读和写作,看似简单,却需要高度的专注和定力。“当自律变成了习惯,优秀也就理所当然”。陈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在回顾硕士阶段的成长时,陈悦特别提到了教师教育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导师团队的鼎力支持。“学院为我们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从定期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到跨学科工作,这些活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研究视野。”她动情地说道。导师孙芬芬教授的悉心指导更让她受益终身:“孙老师不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教会我如何做‘真学问’,更在我论文攻坚阶段给予关键性点拨。记得有一篇投稿被拒时,她连续多个日夜帮我逐条分析评审意见,耐心带着我重构论文框架。”此外,学院提供的科研启动经费、心理学实验室资源,以及专业课教师对学生严谨负责的专业态度,都为她发表高质量论文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我的每一分学术收获都凝结着学院的培养心血和导师组的集体智慧。”

      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读研读博,乃至任何事情,保持一颗平常心,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很重要的。”陈悦强调,科研路上难免遭遇失败,关键在于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论文投稿时,心态更为重要。“我们要在投稿前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同时也要接受一个事实——拒稿是常态,录用反而需要运气。”面对拒稿,不仅要以平常心去对待,更要结合评审意见深刻反思、认真修改,持续提升论文质量。

      她笑着提起曾经被多个期刊拒稿的经历,“当我们遭遇失败时,或许会痛苦与失望,甚至觉得自己付出没有任何意义,但生活难免会有遗憾,要学会坦然接受,与自己和解。”她鼓励学弟学妹遇到学术挫折不要气馁,既要享受研究带来的喜悦,也要能承受拒稿的打击,反思不足,在改进中成长。只有经历无数次失败,才能站得更高。

      全力以赴,把握当下

      迷茫似乎是许多大学生的主旋律,曾经的陈悦也不例外。“本科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考研读博,走上学术科研的道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管理专业出身的陈悦,算是一名教育学的“外来户”,半路出家的她攻读博士往往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但迷茫沮丧过后,她依旧选择鼓足勇气、直面困难:自学多门课程、多项技术,搜集各种信息资料,主动请教学长学姐,加入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群。拒绝内耗,做行动的巨人,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把握住了每个当下。“人生阶段的每个选择都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积极进取,做好今天的事,不为昨天发生的过度遗憾,不为明天发生的过度担心。”这也是她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回顾考博历程,陈悦说:“虽然在前期准备阶段需要付出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博士面试会带来更多的实践性经验,也是检验理论学习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受益匪浅。”院校信息的即时变动、复试环节的现场确认等,这些无疑给考博学子增添了许多挑战。她回忆道:“对于我而言最大的影响,就是进各个学校复试考核的时间会出现‘撞车’现象。如何保证不遗漏变更的信息,如何做到同时应对多个考试,其实蛮考验人的抗压能力”。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陈悦坦言,在顺利考博的路上,除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更在与一丝不苟、沉淀积累和努力克服困难,这才是缓解焦虑的关键所在。

      如今,即将在学术道路上继续深耕的陈悦,眉宇间透着对未来的笃定。她明白,过往的成绩只是前行的基石,更艰巨的挑战还在前方。在未来的博士征程中,她将带着这份“行之以诚,持之以久”的坚守、直面得失的从容与把握当下的魄力,在教育学领域持续探索,用扎实的研究成果诠释一名学术追光者的执着与担当。



      下一条:【人物专访】胡烨:明德踵事增华,博考志在巅峰


      【关闭】

    校址: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0575-88342095  |  传真:0575-88315325
    浙ICP备07005811号  |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