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怀呵护梦想,教育照亮成长之途;以陪伴滋养心灵,知识点燃理想炬火。7月12日,我院“远山课堂”团队抵达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澄和社区和红星街道外舍社区,开展为期10天的支教调研活动。今年是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它的变化与发展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为抓手,在沿用经典课程的基础上,结合畲乡民族文化元素与中华经典传统文化,推出民族服饰设计、彩带编制、经典诗文、武术等课程,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弘扬优良传统,增进民族团结。
华裳织梦,畲韵传情
山中出凤凰,凤凰出“山哈”。畲族被称为“凤凰的后代”,凤凰装是畲族妇女的主要装束,蕴含着丰富的畲族文化内涵。为了增强孩子们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共同制作凤凰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冠。大家先是一起回忆了自己见到过的凤冠实物,充分发挥动手与创造能力,裁剪瓦楞纸并将其环成圆圈状,利用红色胶带进行固定,在底座基本成型后,通过剪切、折叠、揉搓等多种方式将锡纸粘贴到底座上,最后只要再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宝石贴纸装饰到“凤冠”上,一顶独一无二的“凤冠”便诞生了。
襟带风中舞,图腾诉乡情。在完成凤冠制作的基础上,志愿者以“我是畲服推广员”为主题,从“如何设计一件属于自己的畲服”出发,对照大家身上穿着的民族服饰,与孩子们一同探索它的色彩特点与图案构成的奥秘。在课程的最后,孩子们尽情挥动手中的画笔,绘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畲服。不管是凤冠制作,还是民族服饰描绘,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为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打好基础。
乡音绕梁,经典润心
朗诵声动,手影绰绰,在学习了畲族特色文化之后,一场别开生面的经典诗文课在外舍街道展开。志愿者创设贴合现实的生活场景,带领孩子们走进古人的日常起居。“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跟随着节奏与轻重音,孩子们抑扬顿挫的朗诵声充斥在课堂的每个角落。随后,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学习《过故人庄》的手语表达,借助简单而形象生动的动作,刻画出该诗所展现的乡村风趣,让孩子们“在动中学,在动中想”。
小小武者,传承大美
武术教育不仅是体能的训练,更是意志品质和文化认同的培养。在澄照乡的阳光下,志愿者以“小小武者,传承大美”为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趣味十足的武术体验课。他们首先展示了基础的武术动作,马步、冲拳,马上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志愿者们通过理论讲解和动作示范,教会孩子们基本的武术招式,如“太极云手”和“少林罗汉拳”,让孩子们在模仿中感受到力量与柔韧的结合。课堂上,孩子们充满好奇,积极模仿,尽管动作还不够标准,但他们眼中闪烁的专注和热情还是让志愿者们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成就感。通过这次武术课,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武术招式,还初步理解了武术中蕴含的尊师重道、坚韧不拔、修身养性等内涵。
指间彩虹,编织梦想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手中的彩绳能编织出怎样绚烂的世界呢?”澄照乡澄和社区的志愿者正带着大家一起,踏上一场充满魔力的“彩绳编织之旅”。就像畲族传统的彩带一样,每一条彩绳都承载着故事与祝福。
在这一节特别的“指间彩虹”编织课上,志愿者们教会大家如何将一根根平凡的彩绳,通过巧妙的穿插、打结,编织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和饰品,每一个精细的动作,每一次色彩的搭配,都是对美的追求与表达。它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用传统技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编织进这一条条斑斓的彩绳之中。当孩子们完成自己的作品,手腕上佩戴着自己亲手编织的彩绳,那份成就感和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
筑牢民族共同体,共促锦绣中华梦。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结合畲乡特色创新课程形式,充分发挥师范生专业技能,五育并举,加强少年儿童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帮扶团成员将继续推动各类文化、体能课程的学习,切实开展好“浙里护苗育才”2024年暑期儿童关爱活动,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贡献力量。
供稿 |丁逸秋 於宁瑶
审核 | 石峻华
终审 | 杨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