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梦娟,我院小学教育专业2012届121班学生。在校期间曾获浙江省汉语口语大赛一等奖。现就职于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一级教师、上城区教坛新秀、上城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获多项教学荣誉:《立足学生生活,让品德教学更有“生”气》获杭州市论文评比二等奖;《把握梯度,扎实推进——谈统编版教材第一学段句子教学新策略》获上城区论文评比二等奖;《吃饭有讲究》获上城区精彩一课评比二等奖;《真假童年》获上城区征文比赛一等奖;《学宪法,游北京》获上城区微课比赛一等奖;《小小六一节礼物》《不存在的第三方》《藏在小事里的教育力量》《有时,只需要换个方式》分别发表于省级期刊《班主任之友》。

包梦娟坦言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为了不让教书梦落空,她高考后坚定地报考了小学教育专业。在大学阶段,随着对这个专业的深入了解,她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理想。课余时间,她喜欢在微格教室磨课、录课,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课技能。此外,参加教师技能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她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验的积累是要在实践中获得的”。包梦娟珍惜每一次的活动体验,从中汲取能量充盈自己,为她以后求职面试打下了一定基础。她仍记得那段时间日复一日地给孩子们做义务家教,在这过程中,她体会到学生的信赖是她的动力之源,“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直到现在走上就业岗位,她仍然清晰地记得那段经历带给自己的感触。

在四年短暂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中,最令包梦娟难忘的,是在EU英语社团的那段日子。每天早上六点半已经形成了生物钟,不管严寒酷暑,她都准时到风则江边的回音池打卡,和同伴们进行英语晨读。她也在英语社团遇到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她们的梦想各不相同,但却有着相同的热血。
大学时期的班主任——屠国平老师是包梦娟迷茫时的一个灯塔,为她指引正确的前进方向。包梦娟坦言,自己曾有一段时间热衷于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导致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是屠老师及时发现并警醒她说:“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底子不能薄,一定要多读书,打好根基。”只有积淀足够多的知识,不断弥补自我狭隘的认知,上起课来才能如鱼得水,教师的肩膀才能担得起育人的重担。自那以后,包梦娟开始静心研读各类教育名著,从窦桂梅到陈鹤琴,她从名家的著作中汲取到了许多管理教育学生和讲课的经验。在屠国平老师的鼓励下,她渐渐释放自己在朗诵方面的光芒。在释放了一天的能量后,她吹着晚风回到宿舍,感受到的是内心无比的满足,她打趣自己当时是枕着朗诵稿能睡着的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步入职场,真正站在讲台上之后,包梦娟深刻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诚然,理论指导实践,但实践却是更宝贵的财富。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疑惑的点,会表达各种不同的观点,包梦娟说,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潜移默化地带给学生,学生也能内化于心。
在教书生涯中,包梦娟最难忘的是她的第一届学生。在相处两年后因新校区发展而不得不离开,缘分使然,后来的她去听一位特级教师的公开课,她惊喜地发现公开课的学生竟是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那堂课学生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下课后孩子清脆稚嫩的声音透过话筒响彻在教室:“我们看到包老师坐在下面听课,我们当然要拿出最好的状态表现给包老师看!”那一瞬间,包梦娟的心被温暖包裹,正是这些孩子让她感受到了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的意义不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是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与爱,也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是用爱为孩子指引前进的方向。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包梦娟坦言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在学生身上看到的善良的品质永远给她感动,学生就是她的老师。包梦娟说大学的时光就像是一个加速器,不停地催着你长大,她希望我们能在大学四年多读书,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之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实践,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多锻炼说课技能,观摩优质课,细细研究其中的魅力。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向善向上,保持拼搏奋进的精神,坚守善良正直的品质,坚守师德,塑造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