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践行师德
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牢固树立“五个认同”意识,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潜心培育小学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爱岗敬业,恪守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志成为符合“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标准要求的优秀小学教师。
指标点:
1-1[政治认同]具备牢固的“五个认同”意识,能够通过自媒体等多种方式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宣讲活动,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职业道德]熟悉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培养途径,知道并自觉恪守与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牢固的潜心培养小学生、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的专业思想。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
认同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和专业性,具有主动从教、终身从教的意愿;对从事的小学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热情,具有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具备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敬业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做小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指标点:
2-1[专业认同]具有主动从教、终身从教的意愿;熟悉小学教育工作,认同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和专业性。
2-2[职业使命]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对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有高度热情,乐于奉献,具有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立德树人,明确教师具有传递正确道德价值观的使命。
(2)学会教学
毕业要求 3:[学科素养]
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和信息素养;熟练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理解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模式;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学科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兼教学科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等的联系。
指标点:
3-1[通识知识]拥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艺术欣赏与艺术表现的基础知识;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3-2[教育教学知识]理解当代小学生的认知、情感与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规律、特点,掌握促进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掌握小学教育教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3-3[学科知识]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科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至少一门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小学教育中学科整合的知识与方法。
毕业要求 4:[教学能力]
能够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文件要求,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综合运用各类知识,科学合理开展学科教学设计,有效安排教学过程,能在真实教学场域中开展教学实践;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诊断、评鉴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同时具备综合评价教学活动的能力。
4-1[教学基本能力]具备较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普通话标准、三笔字书写规范;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掌握“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要求,有准确解读教材的能力;有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选用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等的教学设计力,有组织并推进教学过程、敏于捕捉课堂生成并及时改进实施策略的课堂执行力。
4-3[教学评价能力]能初步使用多元评价方式,适切诊断学生学业和成长;同时能对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行观察、诊断和评价。
(3)学会育人
毕业要求 5:[班级指导]
熟悉小学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掌握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具备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设计和实施班队、心理健康等德育活动的能力;掌握小学生品德发展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规律,具备能适时、适切指导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
5-1[班队建设]明确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工作特点,掌握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熟悉少年队辅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安全管理意识,有根据小学安全管理规定,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5-2[学生指导]理解小学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小学德育的基本过程、内容、原则、方法,有运用原理和指导方法,鉴别小学生思想和行为动向的能力,有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疏导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挫折并扶助其成长的能力。
毕业要求 6:[综合育人]
树立全面发展、“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领悟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环境等的育人价值,具有运用活动和环境展开有组织、有目的、有方法育人的能力;掌握多方协同育人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有积极主动开发家庭,社区、社会等育人资源的方法和能力。
6-1[学科育人]理解学科育人价值,有能够有机结合主教学科知识以及兼教学科知识开展课程育人活动的方法和能力。
6-2[活动育人]理解活动育人价值,有能够通过小学主题教育活动、环境创设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等途径开展育人活动的能力。
6-3[协同育人]理解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的价值,掌握家校合作、学校与社区(乡村)合作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建构育人互联网的能力。
(4)学会发展
毕业要求 7:[学会反思]
具备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能积极主动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反思与研究的方法,能运用专业理论和研究素养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
指标点:
7-1[终身学习]具备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意识;树立明确的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利用各种专业学习机会,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7-2[实践反思]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能够对小学教育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具有创新意识,能基于实践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并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毕业要求 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方法与技巧,能倾听和包容不同意见;能与他人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具有组织和参与团队学习研讨、合作互助的经验。
指标点:
8-1[有效沟通]掌握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与小学生、同事、家长及他人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善于倾听、共情和协商,能包容不同意见,能通过沟通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8-2[团队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主动承担团队责任,有在课程学习、社团活动、“三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中团队合作学习的体验。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
1-1[政治认同]具备牢固的“五个认同”意识,能够通过自媒体等多种方式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宣讲活动,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2[职业道德]熟悉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培养途径,知道并自觉恪守与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牢固的潜心培养小学生、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的专业思想。 |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 |
2-1[专业认同]具有主动从教、终身从教的意愿;熟悉小学教育工作,认同小学教师的职业价值和专业性。 |
2-2[职业使命]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对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有高度热情,乐于奉献,具有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立德树人,明确教师具有传递正确道德价值观的使命。 |
毕业要求 3:学科素养 |
3-1[通识知识]拥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艺术欣赏与艺术表现的基础知识;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
3-2[教育教学知识]理解当代小学生的认知、情感与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规律、特点,掌握促进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掌握小学教育教学、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
3-3[学科知识]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科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至少一门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小学教育中学科整合的知识与方法。 |
毕业要求 4:教学能力 |
4-1[教学基本能力]具备较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普通话标准、三笔字书写规范;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
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掌握“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要求,有准确解读教材的能力;有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选用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等的教学设计力,有组织并推进教学过程、敏于捕捉课堂生成并及时改进实施策略的课堂执行力。 |
4-3[教学评价能力]能初步使用多元评价方式,适切诊断学生学业和成长;同时能对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行观察、诊断和评价。 |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 |
5-1[班队建设]明确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工作特点,掌握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懂得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熟悉少年队辅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安全管理意识,有根据小学安全管理规定,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
5-2[学生指导]理解小学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小学德育的基本过程、内容、原则、方法,有运用原理和指导方法,鉴别小学生思想和行为动向的能力,有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疏导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挫折并扶助其成长的能力。 |
毕业要求 6:综合育人 |
6-1[学科育人]理解学科育人价值,有能够有机结合主教学科知识以及兼教学科知识开展课程育人活动的方法和能力。 |
6-2[活动育人]理解活动育人价值,有能够通过小学主题教育活动、环境创设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等途径开展育人活动的能力。 |
6-3[协同育人]理解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的价值,掌握家校合作、学校与社区(乡村)合作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建构育人互联网的能力。 |
毕业要求 7:学会反思 |
7-1[终身学习]具备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意识;树立明确的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利用各种专业学习机会,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
7-2[实践反思]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能够对小学教育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具有创新意识,能基于实践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并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
毕业要求 8:沟通合作 |
8-1[有效沟通]掌握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与小学生、同事、家长及他人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善于倾听、共情和协商,能包容不同意见,能通过沟通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
8-2[团队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主动承担团队责任,有在课程学习、社团活动、“三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活动中团队合作学习的体验。 |
45.本专业在本轮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如何评价毕业要求的达成度?
答: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方法、数据来源、评价机构、评价周期、结果反馈等)、评价维度(课程、在校生、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评价方法(课程考核评价法和问卷调查评价法)、评价机构(校外机构与校内机构)。
46.本专业的学分、学时分配及修读要求如何?
答:本专业 2018 版培养方案课程总学分为 160+4(其中4 个学分指第二课堂学分),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五个模块,各模块课程均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体现通识—基础—提高—运用—拓展的课层设置学习递进路径。学分认定规则如下:理论课程 16 学时为 1 学分;实践教学 32 学时为 1 学分或 1 周为 1 学分;学分最小计量单位为 0.5;不停课的实践环节每周 0.5 学分。
课程分类 |
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学时 |
备注 |
课内教学学时 |
实践教学学时 |
实践学时占比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 修 |
35 |
21.9% |
448 |
176 |
28.2% |
|
选 修 |
12 |
7.5% |
192 |
0 |
0% |
|
通识教育课程小计 |
47 |
29.4% |
640 |
176 |
21.6% |
|
专业教育课程 |
必 修 |
75 |
46.9% |
736 |
1376 |
65.2% |
|
选 修 |
38 |
23.8% |
592 |
32 |
5.1% |
|
专业教育课程小计 |
113 |
70.6% |
1328 |
1408 |
51.5% |
|
小计 |
必 修 |
110 |
68.7% |
1184 |
1552 |
56.7% |
|
选 修 |
50 |
31.3% |
784 |
32 |
3.9% |
|
总计 |
160 |
100% |
1968 |
1584 |
44.6% |
|
其中: |
|
|
|
|
|
|
独立实践环节 |
必 修 |
33 |
20.6% |
|
1160 |
32.7% |
|
选 修 |
0 |
0.00% |
|
0 |
0% |
|
独立实践环节小计 |
33 |
20.6% |
|
1160 |
32.7% |
|
第二课堂 |
4学分,其中公益活动至少0.5学分。 |
|
|
|
|
|
|
|
|
|
47.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怎样的?
答:本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涵盖课内实践教学、独立实践课程和集中实践,形成“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的连贯的实践教学体系,秉持“学以成童的培养理念,实现“全过程、立体化、递进式” 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表
环节 |
专业能力 与知识 |
课程名称 |
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 |
课内实 践教学 |
1.通识知识 2.教学基本能力 |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1政治认同 3-1通识知识 4-1教学基本能力 6-2活动育人 |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4.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大学计算机 |
6.音乐1 |
7.音乐2 |
8.美术1 |
9.美术2 |
10.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
独立 实践 教学 |
独立 实践课程 |
1.通识知识 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
1.军事理论与军训 |
2-1专业认同 3-1通识知识 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6-2活动育人 8-2团队合作 |
2.书写2 |
3.小学语文(数学)微格训练 |
4.学年论文 |
5.社会实践 |
6.社团活动 |
7.创新创业 |
8.公益活动 |
集中实践 |
1.通识知识 2.教育教学知识 3.教学基本能力 4.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5.管理能力 6.育人能力 6.合作能力 7.反思能力 8.沟通能力 |
教育见习1 |
1-2职业道德 2-1专业认同 2-2职业使命 3-1通识知识 3-2教育教学知识 4-1教学基本能力 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5-1班队建设 5-2学生指导 6-1学科育人 7-2实践反思 8-1有效沟通 8-2团队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