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hilosophy of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A History 《中国德育哲学史》是我院游柱然老师(一作),华盛顿州立大学特殊成就教授AG Rud,我校教务处胡英姿老师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的英文哲学专著。美国北卡大学特殊成就教授Lynda Stone为本书撰写了前言,北师大檀传宝教授也为本书题写了封底推荐。本书由斯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公司于2018年6月以精装本的形式在全球出版发行,目前已为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等国外109家图书机构馆藏。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德育相关哲学的发展史,写作难度很高,学术价值亦很高,符合国家对外传播中华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学术上也具有进一步开发推荐的巨大潜力。本书是经过外审并由该出版社编委会全票通过后由出版社全额资助并给予作者一定版税收入。本书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提升我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国际声誉。

本书主要基于东方特有的宇宙观、本体论、道器论、体用说、人性论、人伦观、义利观等哲学框架分析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文化特性、基本内容和方法实质。内容包括中华传统德育哲学的合法性研究;德育哲学理论框架、核心概念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与社会活动的影响;家国文化与礼乐教化的内在关联;各历史时期著名哲学家的德育哲学思想研究;道教与佛教中的道德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影响;传统道德教育哲学的当代演变与更新;道德教育哲学的人类共同价值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等。本书是当前国内学界难得一见的中国传统哲学英文专著,对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十二章共309页。
第一部分“起源与繁荣”(1-4章):第一章论述中国道德教育哲学的原理和价值,主要概念、框架与内容。第二章“道心惟微”探讨中国道德教育哲学在西周初年的萌芽,包括《尚书》、《易经》中的道德教育哲学和箕子、周公的贡献。第三章“高山仰止”研究先秦儒家三圣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道德教育哲学。第四章“百家争鸣”讨论道家、墨家和法家中的道德教育哲学思想。
第二部分“冲突与融合”(5-7章)。第五章“独尊儒术”研究以贾谊和董仲舒为代表的西汉道德教育哲学;第六章“目送归鸿”论述反叛时代中王充、王弼、嵇康和郭象的道德教育哲学;第七章“为终极解放的教化”讨论道教与佛教中的道德教育哲学。
第三部分“发展与演变”(8-9章),包括第八章“飞龙在天”——理学中的道德教育哲学和第九章“心即宇宙”——心学中的道德教育哲学。
第四部分“危机、学习与更新”(10-12章):第十章“从经世致用到中体西用”和第十一章“当东方遇到西方”分别探讨危机年代以及历史转折点的道德教育哲学,后者主要包括陈独秀、梁漱溟、蔡元培及陶行知的道德教育哲学思想。第十二章探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哲学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与时俱进的需要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与价值。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在国际学术及文化出版领域拥有首屈一指的影响力与举世公认的权威性,国际顶尖期刊《自然》杂志即为该社下属,旗下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Palgrave Macmillan)出版公司是世界人文学术与权威教科书的出版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