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师范薪火承续 十载志业革故鼎新 |
将近一个世纪前,越地教育名家的经亨颐先生曾有言:“教育之成绩,为直接不可见之物,譬之栽花,疑其无根,时时拔视,未有能生者也,欲知根之有无,可于叶之荣枯决之。教育为根,社会为叶。叶之败,根之耻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育学院根植于学校百年师范教育的深厚传统,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院训,以建设“卓越教师培养的摇篮”为己任,已在越地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创新研究、教师教育与课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与大学治理研究、哲学心理学与神经哲学研究、社会认知发展与认知神经科学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与优势,同时在服务区域基础教育方面成效卓著。 近年来,教师教育学院坚持以学术发展为本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学院开设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体育教育和应用心理学四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入选浙江省一流建设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入选浙江省“十三五”师范教育创新工程项目、校级一流建设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均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学院设有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中国传统德育哲学思想研究与传播中心,越地基础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6个校院两级科研机构。其中“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入选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绍兴市“科技先锋岗”、校级首个文科实验室暨首批重点科研创新平台,教师教育创新团队被遴选为绍兴市重点创新团队,越语文博物馆入选绍兴市社科普及基地,越地基础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入选浙江省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智库联盟。学院现为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绍兴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单位。 学院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教育学、心理学与体育学三大一级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群日趋成熟。教育学一级学科赓续绍兴文理学院百年师范传承,服务与支撑全校11个师范类专业,培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连续入选“十三五”和“十四五”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与“十二五”绍兴市重点学科。2024年心理学学科入选绍兴市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获批应用心理和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面向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体育、应用心理等五个专业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学院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全院30%左右的教师有国外研修经历,2022年获批西班牙布尔戈斯大学(University of Burgos)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院先后派遣本科生赴美国苏必利尔湖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韩国中源大学、马来西亚马莱亚大学等海外高校交流学习。学院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长期与荷兰莱顿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香港教育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学术合作项目,有效提升了学科建设的层次。 学院建有绍兴市普通高校实验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社会脑与社会心智实验室、眼动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实验室、脑电与生物心理学实验室、认知行为测查实验室、感觉统合实训室、蒙台梭利幼儿教育实训室、育婴师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模拟幼儿园、微格教学中心等4大类50余个实验室。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200人。教职员工111人,专任教师9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7人,博士48人。博士教师占比53%,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2%。拥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1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3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1人、省特级教师1人。多人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省级优秀教师、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绍兴市“图强争先”突出贡献奖、绍兴市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突出贡献奖、绍兴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柔性引进鉴湖学者讲座教授4人。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PNAS、Translational Psychiatry、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Theory & Psychology、《教育研究》《哲学研究》《心理学报》《新华文摘》《科学通报》《高等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SCI、SCI、A&HCI论文80余篇,CSSCI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教材10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各类课题近百项,成功立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4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2项,二等奖、青年奖各1项;美国教育学教授学会优秀图书提名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学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积极实践“师德为先、理实结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基地”“校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基地”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喜人。近五年来,学生在“田家炳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和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一等奖80余项,获校学生最高奖学金“卓越奖学金”一等奖3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位于省内同类专业前列,学院应届毕业生考研考公考编录取率保持80%左右。 学院积极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之星”系列活动在“书写、说课、演讲、课件设计、手工制作”等比赛中强化学生教学技能,现已连续举办十六届,有近万人次参与,反响热烈。学院高度重视师范类人才培养,有效延伸第一课堂,积极持续开展支教帮扶实践。“关爱小候鸟”支教实践育人工程成立于2007年,18年来共选拔600余名优秀学生志愿者,先后组建70余支帮扶小队开展志愿帮扶活动,多次获评国家级、省级优秀团队,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学院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主持多项区、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与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等名校合作成立博士教授工作站3个,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合作项目入选绍兴市第三批博士创新工作站,作为绍兴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主要成员单位参与探索“双减”政策下新型育人模式。学院承担了省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培训、基础教育校长和园长培训、省中小学全员培训、绍兴市名师名校长培训、心理B证等教师教育培训项目,共培养师资10万余人次,被评为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先进培训单位。 当前,教师教育学院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积极对标学校“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要求,以省一流学科与一流专业建设、硕士学位点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为抓手,不断强化教育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全力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培育产出国内领先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积极打造人文社会科学与交叉学科的学术高地,助力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的城市综合性大学,为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数据更新至2025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