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八月骄阳似火,热浪迎面;但八月更是爱意满满,温情不断;知识碰撞,硕果累累。
8月2日下午3时30分,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汪俊昌率校学工部、团委以及教师教育学院相关领导和老师来到福全街道徐山村站点,走访看望了我院小候鸟教育帮扶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并与志愿者亲切交流,给予鼓励和指导。福全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兴建、徐山村党支部书记王秋良等地方领导陪同走访。
座谈会上,“关爱小候鸟”教育帮扶团团长苑紫阳对“小候鸟”教育帮扶团近况做了简单介绍,“关爱小候鸟”暑期志愿社会实践于2007年应运而生,在历经12年的发展中,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师道传承、点滴践行,曾获得7次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小分队、4次省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奖。同时指出今年团队不仅要做到传承和吸取以往“小候鸟”活动的优点和经验,而且更加要发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保证课堂的创新性,可将课程分为四大类:基础课堂巩固小候鸟们的基本知识、艺术特长课堂挖掘小候鸟们的技能与特长、心理课堂做到充分关注小候鸟的心理健康、红色课堂使小候鸟们能够感悟红色精神并传递红色精神;另外她还介绍要做到“五个一”,即关注一位留守儿童、实现一个基础愿望、陪伴一段成长经历、留下一份纪念物品、讲述一个感人故事。志愿者要细化深化志愿服务,从中启发自我,成为一位受教育者,并以此更好促进自身的师德修炼、师能训练,更好服务社会、奉献教育事业。
座谈会上,小候鸟帮扶团在会成员分别从教学、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的志愿者讲述了每天早出晚归的志愿生活;有的提出了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例如小候鸟的年龄层次不一,于是对孩子们进行了分类教学;有的从小候鸟身上发现了令人感动的闪光点,触动了在场每一位的心弦。这不仅反映了教育给人温情和信心,也体现了志愿者的育人情怀。在与各位成员交流分享之后,各位领导老师也给小候鸟帮扶团成员进行了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福全街道徐书记对小候鸟帮扶团志愿期间踏实勤奋、积极上进的态度和热情给予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感谢志愿者对福全街道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徐山村站点退休教师和学校领导对志愿者们的辛勤奉献和实践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同时也关注了安全问题,反复叮嘱志愿者们要时刻将安全牢记于心。
汪书记对福全街道和徐山村村委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重点肯定了教师教育学院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积极负责的实践态度。汪书记不仅从餐饮、交通等生活方面给予关心,更是在教学实践环节方面给予指导。他指出,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对于人的教育是其中的核心和要旨,尤其是儿童教育,因为他们是世界的未来。他勉励帮扶团成员,一是做好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积极投身志愿活动,把握好宝贵的时间;二是勤奋学习,在实践中更好地锻炼自己,认真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三是克服困难,在奉献社会中成长成才。同时,汪书记也提出“帮扶”的真正内涵是帮助小候鸟们发现自身优点,增强自信。在提升“小候鸟”教育品牌效应方面,汪书记指出应从增加社会参与和资源支持来扩大广度,从增强自身素养来提升深度,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小候鸟帮扶活动。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国情、认识世情的重要渠道,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把爱传递给学生,真正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肩负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重任。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展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展现文理学生的风采,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让社会更多地关注教育。
学院党委书记郑雨尧对于各站点的领导老师、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明我们小候鸟帮扶团一定会怀着持久的热情在各个方面落实细节,不断地传承与创新,锻炼自己,发扬志愿精神,同时,郑书记也作了相应的工作部署与要求:一方面要清楚的认清每个小候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成员们要注重个性化的辅导,时刻跟踪他们的成长路径,因材施教,挖掘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另一方面,要形成系统的方法研究并形成相应的调研报告,做到让小候鸟们真正地获益,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最后,汪书记代表我校与福全街道进行“绍兴文理学院关爱小候鸟社会志愿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它不仅标志着绍兴文理学院“小候鸟”教育帮扶团与福全街道正式结对,也体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一种传承,这更是一种责任与使命,激励着志愿者们不忘教育初心,能够继续做好志愿实践服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