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Nourkova教授为我院202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授课
活动对象:2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全体同学
活动时间:2023年3月30日及 2023年4月4日
3月30日以及4月4日晚,教师教育学院VeronikaNourkova教授应邀为202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授课《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系孙芬芬老师、廉彬老师、刘庆明老师出席了此次活动。授课开始前,孙芬芬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VeronikaNourkova的工作经历及研究方向,大家对教授的莅临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Nourkova教授的研究重点是自传体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认知社会等。围绕记忆这一主题,教授为大家上了与众不同的一堂课。内容涉及了自传体记忆领域的研究及其对人类的意义。教授结合自传体记忆方面相关的重要文献,给同学们详细讲述了自传体记忆领域的过往总结和未来展望。
上课过程中,同学们都踊跃发言,积极提出自己在课堂中遇到的困惑。俞佳锐同学在课后提出了有关“群体记忆谬误”的问题,Nourkova教授认为俞同学的问题非常有趣,并谈到之前她进入大学读心理学的契机就是想研究错误记忆(fault memory)。张桠萧同学则围绕Nourkova教授开篇抛出的问题“What does have a good memory mean?”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见解。他提到“我认为能够记住任何事情是不够的。人们同时应该具有遗忘的能力。如果不能够遗忘的话,我认为那是很痛苦的。我所了解的一种病叫做‘超忆症’,所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
面对两位同学发出的“求助”, Nourkova教授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耐心的解答,同学们深受启发。最后,孙芬芬老师对本次课堂进行了总结,例如自传体记忆的几种主要功能,自传体记忆的两种典型分类等等。另外,还为下一次的课程听取了一些同学们的建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同学们向Nourkova教授表达了真挚的感谢,课堂到此圆满结束。
撰稿人:陈雅婷、陈冠初
审核:顾丽佳、陈巍
照片拍摄:杨洲
课程学习后感悟:
应用心理学223祝佳瑶:
今天晚上教授给我们讲授了与记忆特别是AM(自传式记忆)有关的知识。自传式记忆简单来说是对个人历史的记忆,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系统,它将过去经历的记忆整合到一个总体的生活叙事中。老师起初运用了一个单词图片的干扰实验来让我们直观体验到记忆发挥的作用。之后对此进行详细的展开,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对于过去和未来的重大事件的回忆和展望的时间轴。还举了新冠疫情之后的对于自传式记忆的影响的例子,经历新冠肺炎的创伤使人们的积极性水平更稳定。通过老师的讲述开阔了我的国际视野,让我受益匪浅。
应用心理学222黄馨怡:
上完Veronika教授的两节课后,感觉收获颇丰。这两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自传式记忆。教授详细的讲解让我明白自传式记忆像是一种关于自己的心理记忆史,其中,教授借助时间轴更生动形象地解释了AM的含义。我理解到的是自传式记忆可以概括为一种情节记忆,像教授让我们回忆并记录下过去发生的事,有些记忆可能忘记,但有些记忆依然会深印在脑海中,以一个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印象深刻的情节存在着。此外,教授外延的一些话题也更好地让我理解了AM,像疫情后时代我们的记忆是否更悲观,以及疫情后时代中国和俄罗斯在一些方面的差异。最后,十分感谢Veronika教授的讲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感受到国外对记忆的研究,也使我们的视野更加放大,知识面拓宽,最重要也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让我充分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应用心理学223黄祥保:
我们对于记忆的认知:课堂的开始是一个有关记忆的小游戏,印象中是关于水相关的词语和一些面孔,在我们回答问题后渐渐深入讲解了记忆的有关方面。其中的年龄延展图和一日导图,感触比较深刻,原来记忆可以在一天堆积怎么多,一生的记忆集中在人生的大事件中,那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其中提及疫情对于我们记忆和未来的影响,数据也给出了疫情时代前后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我认为这与最初始的记忆的冲击性是相关联,面对风险是人们会出于动物的本能规避,寻找安全的庇护所。
最后给出一张量表对比了俄罗斯参与者与中国参与者之间的差别,在Travelling in the future、Travelling–valence、Own death valence的差别比较明显,可能受到国家的民族和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的影。总得来说,两节晚自习收获到了许多有关于记忆相关的知识,对于自己定位有了一定的帮助,同时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和发展也可以借鉴相关技巧和经验。
应用心理学222钱琳琳:
能够上Veronika Nourkova教授的普心课让我感到十分荣幸和开心。通过教授的讲解,我对自传体记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自传体记忆不仅包含自我概念、自我延续还有对未来的预测和计划。除了一些专业知识,教授还展示了她研究的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对工作、家庭和享乐等的态度变化这一课题。在课上,教授还通过让我们辨认单词和照片的形式生动的展现了记忆的特性。在第二次课程的最后,她也展示了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在男子气概、个人主义、不确定风险规避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内容和小互动使课程变得丰富有趣。同时,这不仅是一次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更是一次锻炼我们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的机会。我期待能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到更多的技能。
应用心理学222蒋新姿:
很开心体验了两次Veronika教授的心理学课程!!!她的活力和有趣总是吸引着我跟随她的脚步去探寻自传体式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AM)——一个人对自己的经历的记忆,它包括自我概念、自我延续和对未来的预测与计划,我想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并规划自己的未来,且把过去的经验运用到现在亦或是将来以更好的生活发展,对AM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认识并发展自我。有的人是超忆症患者(Highly sperior Autobiographical Memory,HSAM ),可以记住所有他们经历过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也会被我们的记忆所欺骗,记忆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经历这两次课程,我也了解到了自身英语功底的不足,这种专业的全英文课程相对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提升英语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应用心理学221於宁瑶:
十分荣幸能听到Veronika教授关于记忆的看法和理解,相比先前对记忆的学习更为灵活生动,而她也用生动形象的例子以及有趣的图像文字识别游戏对新概念自传体记忆进行了充分地介绍,让我也了解到了自传体记忆与未来思维的息息相关。同时,她也谈及自我死亡这一主题,点明了消极死亡与积极的自我逝世的区别,也让我在未来面对死亡的问题时可以更加从容自若。记忆影响情绪,而情绪影响生活。教授对于新冠前后人们对于生活的积极性也做了相应的研究,将理论从生活中提取,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是个动词。人类的大脑虽小,却有无限的潜力,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无论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都能体现其强大的空间与能力。它是忠诚的记录者,是独特的艺术家,愿我们能继续探寻与它更紧密的相关性,学会充分地利用记忆,做自己的主人!
应用心理学223郑奇:
这位俄罗斯外教的两节课程,让我产生了很多感悟和启示。首先,在不怎么听得懂全英文的课堂的情况下,我深刻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通用语言,而且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也是用英语进行的。如果我们不具备足够的英语能力,就无法深入了解国际前沿的学术研究和资讯。这也意味着,我们在职场和生活中会面临种种障碍和局限。
其次,这两节课程让我对记忆这个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尽管我无法完全理解外教的讲解,但是我还是从她的语气、表情和幻灯片中感受到了她对于记忆这个话题的热情和专业。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记忆对于人类认知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我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影响。最后,这两节课程让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也激发了我学习英语和心理学的热情。我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我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并进一步了解记忆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应用。
应用心理学222班王佳乐:
首先,我很荣幸能拥有这次机会聆听Veronika Nourkova教授的课,她的教导让我不仅对记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还激发了对自传体记忆的浓厚兴趣。Veronika Nourkova教授所研究的“自传体记忆”(AM)包含内容广泛,不仅讨论不同人群的过往经历然后指出回忆对人情绪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很突出(如成人回忆幼童情绪实验,新冠前后人对未来生活积极性影响实验,超级记忆人群的能力),还谈论中俄两国青年对自我未来的展望(规划生命发展图)和归因中俄青年不同思想等其他方面。“自传体记忆”从时间跨度上由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使我引发到了新的感悟。苏轼曾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存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是无助的、是微不足道的,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大脑能够超越生命的极限,寄存大约超过三百年的记忆,在有无意识之中将生活琐事巨细无比地保存。我们回首往事,可能会利用记忆赋予自我力量奋勇向前,也可能会畏惧记忆沉浸痛苦回忆止步不行,还有可能会猜疑记忆内容的真假性以致怀疑人生。但我想人能够自我回忆过往云烟,停留当下切实思考,展望未来上下求索就已经是一种别样的强大了。
应用心理学221杨洲:
很荣幸能够参与Veronika Nourkova教授的课堂,教授所研究的重点为自传体记忆,,包含了很多方面,其中新冠前后人对未来生活积极性影响实验让我影响最为深刻。在教授的课上,我虽然是负责记录的摄影师,但是还是能从课上PPT,和教授生动的教学方法中了解到我们的大脑中关于记忆的神奇之处。
应用心理学222吴佳容:
很有幸能听到教授分享她对自传体记忆的研究和见解。自传体记忆指对个人复杂生活事件的混合记忆。它有三个功能:self-continuity、social bonding和behavior。
教授在课堂上一直强调“good memory”,让我震惊的是:这里所说的good memory并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记忆力强,记得所有事情,而是让记忆中的任务执行的更好的能力。自传体记忆也不只是对过去亲历的事情的记忆,也有对将来发生事情的预想。并且记忆也是有偏差的,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很容易与相关事物结合起来(conjuction),事情的原貌反而变得模糊不清了,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在课堂上,教授介绍了她对人们在疫情前后关于自传体记忆的研究,包括工作、愉快活动、自身和他人的死亡预期等等,发现经历疫情后的人们是更加积极的。但我这里有一个思考:如果抛去疫情这个特殊情节而只是正常生活,我们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强度会随时间变化怎样变化呢?增强还是减弱,又有哪些影响呢?
总之,这两节课是别开生面且具有挑战性的一次体验。听教授上课不仅是学术上的一次交流,也是语言的一种锤炼,让我意识到英语听力和表达的不足,以及心理学的无限探索空间,我更加期待今后的学习了。
应用心理学223张楚楚:
教授给我们讲述了关于记忆的一些知识,从一开始用神笔马良的例子来引入“记忆”这个讨论点,再给我们讲了HSAM(超级记忆),告诉我们拥有超级记忆的人可能会有强迫症,然后又给我们讲述了什么是AM(自传体记忆)给我们讲述了生命线,讲述了生命线的作用,以及紧跟时事,对新冠对我们的影响进行讨论,最后再展示了一些数据以及实验,为我们全面的讲述了与记忆有关的知识。我很感谢教授给我们大一新生上课,这是我们的荣幸,她不仅为我们拓展了有关记忆的知识点,也让我认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