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教师教育学院“远山课堂”团队走进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澄和社区和红星街道外舍社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调研活动,围绕民族文化、审美情趣、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了一系列特色课程,创新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新模式,积极搭建与孩子们互动的新平台。
小手灵巧,创造心意佳作
为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其耐心、专注力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志愿者们设计了一系列手工课程。
在《树之歌》的世界中,志愿者以“枫树秋天叶儿红”一句引导孩子们思考“枫叶是否只能拥有单一的红色呢?”孩子们天马行空,纷纷给出否定的答案。志愿者就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堂五彩枫叶课,鼓励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并通过折叠、拼贴的方法制作彩色枫叶。折叠纸张再摊开,拼贴叶片再装饰,手指灵活地在纸张间穿梭,时而轻轻捏起一角,时而用力按压边缘,课堂内弥漫着纸张的轻微响动。


凤冠是畲族妇女的传统装束凤凰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畲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回忆凤冠实物的基础上,孩子们充分发挥动手与创造能力,裁剪瓦楞纸,利用红色胶带进行固定,在底座基本成型后,通过剪切、折叠、揉搓等多种方式将锡纸粘贴到底座上,经过自由装饰,创作了一盏独一无二的凤冠。


志愿者还带领孩子们制作相机。利用简单易得的网楞纸与纸杯,经过巧妙地裁剪和粘贴,将纸杯与网楞纸固定在一起,基础的纸相机便完成了。随后,孩子们尽情挥舞手中的画笔,按照的自己的喜好来装饰相机。从折叠到剪裁,从成型到装饰,每一步都充满了孩子们对记录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手工实践中,孩子们不仅充分展开奇思妙想,发挥自己创造力,创作独一无二的作品,而且在集体合作的过程中,也提升了社交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红星闪闪,赓续红色血脉
展开畲乡悠久的历史画卷,志愿者引领孩子们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寻根之旅。从古朴的山哈人家到代代相传的民俗风情,孩子们倾听着志愿者讲述那些遥远而又熟悉的故事,眼中闪烁着对畲族祖先智慧与坚韧的崇敬。
在讲述畲乡历史的同时,志愿者引入了一项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红纸造船。红色的纸张在孩子们手中翻飞,这不仅是畲乡历史的缩影,更是承载着新中国从一只小小红船发展成巍巍巨轮的百年期许。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折叠着红纸,每一个折痕都凝聚着他们的认真与耐心。当一艘艘小巧精致的红纸船在桌上成型时,孩子们的眼中满是成就感与喜悦。

“故事里的船,驶向未来。”除了手工活动,志愿者还讲述了一系列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与红色记忆,畲族、汉族等各民族英雄儿女在革命年代的英勇事迹,他们在艰难岁月中如何以智慧与勇气,保护家园,支持革命,就像那一只只红纸船,虽轻盈却坚韧不拔。在“冰雕连”的故事中,孩子们震撼于狂风暴雨中,漫天飞雪下,在饥寒交迫的生死困局中,志愿军战士就算变作冰雕也绝不放开拿枪的手。孩子们听得入神,这些红色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心中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红歌忆往昔,心声传四方。《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志愿者在对其改编的基础上加入了手势舞,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了歌词背后的情感,爱祖国的山川河海,爱祖国的风土人情。

知来路,方能明去路,围绕红色教育展开的系列课程有助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爱国情怀。孩子们纷纷表示,这些感人的故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会更加努力学习,传承发扬这种精神,把家乡、把祖国建设的越来越好。
探寻根脉,文化浸润心田
为提高当地儿童的普通话规范度和熟练度,“远山课堂”团队推出一系列的推普课程。以经典诗文诵读为抓手,选取《咏梅》《过故人庄》《小池》等蕴含丰富中国传统精神与生活意趣的经典诗词,从基础的诗歌朗诵发音练起,注重纠正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发音问题,孩子们张开嘴巴,不断进行模仿练习。针对普遍存在的声韵调发音缺陷、儿化音等发音能力不足等问题,志愿者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精准纠正,成效显著。
同时,团队成员也将诗歌与孩子们喜爱的手势舞、绕口令、绘画等相结合,通过利用水彩笔等亲手还原出诗文中展现出来的场景,孩子们真正体悟到了其中蕴含的色彩美、生活美。孩子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大声地朗诵诗文,有力的声音传遍整个课堂,实现了普通话教学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结合。


趣味活动,健脑也要健身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技巧,志愿者引入了趣味横溢的“幻方”课程。幻方,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数字游戏,成为了连接孩子们与数学世界的新桥梁。
在“数字迷宫”环节,志愿者巧妙设计了一系列由简入繁的幻方挑战,引导孩子们从最基础的3x3幻方开始,逐步尝试4x4乃至更高阶的构造。孩子们或蹙眉思索,或豁然开朗,小小的数字在他们的排列组合下,渐渐展现出平衡和谐的美感。志愿者鼓励他们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不同策略的碰撞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团队构建”环节,孩子们分组合作,共同设计一个大型的幻方拼图。小组成员之间热烈讨论,有的负责计算,有的负责布局,大家齐心协力,最终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结构精妙的数字艺术作品。

在开展益智课程的同时,志愿者还注重学生的体质能力。志愿者同孩子们一起学习武术中基础的五步拳。力与技的交融中,拳起拳落的每一招每一式之间,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孩子们摆正姿态,出拳、伸掌、抬腿,他们努力学习,极力模仿,让动作逐渐趋于完善。


智慧种子孕希望,教育甘霖润四方。远山的故事,在这片畲族土地上传唱不衰,点燃着教育星火。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远山课堂”团队成员利用所学知识,为畲乡儿童带来一次别开生面的教育体验,同时丰富自身经历,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扎根中国大地,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供稿 |丁逸秋 於宁瑶
审核 | 石峻华
终审 | 杨军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