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百年师范
  • 师资队伍
    • 小学教育系
    • 心理学系
    • 学前教育系
    •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
    • 荣休教师
  • 专业建设
    • 小学教育
    • 学前教育
    • 体育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学科建设
    • 一流学科
    • 项目申报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改项目
    • 课程建设
    • 教育见习实习
    • 毕业论文
    • 精品课程
    • 文件汇编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社会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 绍兴市心理学会
  • 专业认证
  • 下载专区
      ·   关于做好校内校史史料和实物征集的通知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新一届辅...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 2024 年...
      ·   关于绍兴文理学院 教师 教育学院 2024 ...
      ·   我院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拟报送项...
      ·   第十二期“祖楠班”拟推荐学员公示
      学术论坛

      学院举行【学术活动月|山阴论心】第二十五讲:志趣的发展和培养

      2022-11-16  点击:[]


      2022年11月12日上午10:00-12:00,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唐鑫副教授于线上讲授“志趣的发展与培养”相关内容,分别从志趣的两大成分——兴趣和坚毅——来展开报告。

      唐老师首先以华人数学家张益唐的传奇人生故事为例,引出志趣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然而,唐老师很遗憾的指出,志趣目前尚无严格的科学定义,可以理解为“志向+兴趣”,即志趣是基于兴趣的志向。唐老师还指出,虽然志趣也可以用一个弱化的版本——坚毅(Grit)来研究,但坚毅更侧重人格特质,而志趣则更侧重认知和情感的结合。

      关于兴趣的发展,唐老师介绍了目前国际权威的四阶段模型,即兴趣的发展包括被激发的情境兴趣、持续的情境兴趣、潜在的个人兴趣、稳定的个人兴趣四个阶段。根据该模型,唐老师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兴趣在何种情境下才会持续?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唐老师通过三个系统研究,探讨了兴趣和好奇心的区别,结果发现基于好奇心的兴趣是兴趣维持的关键,这一发现也对已有模型做出了一定的突破和推进。因此,唐老师建议大家要思考兴趣的来源和原因。

      关于兴趣的培养,唐老师指出好奇心是培养兴趣的起点,而开放包容、不预设答案又是好奇心产生的条件之一。另外,丰富的活动(如兴趣小组)以及在活动中体验到的获得感和满足感都有助于兴趣的培养。唐老师也特别指出,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热情。

      关于如何从兴趣到志趣,唐老师指出志向与兴趣有所区别,兴趣可以是一种单纯的积极体验或投入状态,而志向则包含了使命感。唐老师又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找到使命感?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唐老师首先介绍了一个简洁有效的模型——找到自己的“甜心区”。具体来说,个体需要在生活中不断追问三个问题:我能做的事、我想做的事、对社会有价值的事,这三个方面相重叠的部分就是个人使命感的“甜心区”。另外,通过分享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唐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宝贵建议:成长过程中需要灵活柔韧的坚持;(被)选定某个方向后,先坚持一段时间并投入真正的努力;在每个转折点的关口,回顾初心。

      关于坚毅的发展,唐老师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人会越来越坚毅。然而,坚毅在青少年阶段有所下降,这也提醒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重青少年坚毅的培养。

      关于如何培养坚毅,唐老师首先介绍了培养坚毅的四大因素理论模型,即兴趣、练习、目的、希望有助于坚毅的培养。此外,根据唐老师的研究工作,对目标有强烈的承诺感(成长型心态帮助有限)、对高等教育学位的渴望、教师或家长的情感支持或联结都是促进青少年坚毅的有效途径。唐老师也衷心希望大家找到并且培养自己的志趣,最终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并实现人生价值。

      最后,唐老师与参会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和交流大学规划、职业规划、学术研究等经验,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益匪浅。

      (供稿人:刘萍)


      上一条:【学术活动月 | 论衡讲坛】第十六期:聚焦问题,凝练成果
      下一条:【学术活动月 | 论衡讲坛】第十五期:什么是好的学术表达:编辑的视角


      【关闭】

    校址: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0575-88342095  |  传真:0575-88315325
    浙ICP备07005811号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