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楚皓——第二十届“卓越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者【2023暑期社会实践】推普课堂进乡村,经典悠扬梦启航
学工动态
学工动态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教师专访】付八军:不做严师,不做匠师,不做盲师

2021年10月26日 17:06  点击:[]

编者按:为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推进特色鲜明的师德师风建设,特开设“教师专访”专栏,聚焦教师教育学院优秀教师群体,宣扬教书育人的榜样风范。

师者风范

付八军,男,湖南岳阳人,19768月生,教育学博士,2010年破格晋升教授,2020年晋升二级教授,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人选(2016年),浙江省之江社科青年学者(2013年),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十多项;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哲社成果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成果奖等多项;出版专著《大学教师的培养与成长》《教师转型与创业型大学建设》《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中国模式研究》《大学理性——一位大学中层干部的教育随笔》等15部,主编《纵论创业型大学建设》《中学校长的办学理论与实践》2部;独立或者以第一作者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主讲《教育学》《大学生成长专题》《教育名著导读》等本科课程教学,《教育管理学》《教育问题研究》等研究生课程教学。

 

弱冠择梦,而立定向

谈起自己求学的心路历程,付老师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本科,付老师把自己比喻为一只风筝,随风飘荡来到了教育研究这个领域,那时的他尚未确立明确且高远的目标,只知遵从自己的内心前行。在第二个阶段硕士生初期时,付老师独立撰写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的运用——试探振兴湖南的战略研究》一文突出重围,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对于当时的付老师来说是一次莫大的鼓舞,这次经历也坚定了他要深入学术研究领域的决心。从此以后,他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定位:读博士,研究教育学。

凭借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付老师最终成功考取了厦门大学高教所的博士生。回忆起那段时光,他感慨道:二十来岁尚可尝试,而立之年务必定向。付老师鼓励大学生要抓住青春的时光,积极探索自己热爱的领域,发掘自己的潜力,悉心培育梦想的种子。

不惧风雨,迎难而上

在学术方面,付老师有着他独特的见解与坚持。“学术无需太聪明”,付老师如是说,“但一定要做到这三点——选准方向、选择勤奋、选好平台”。关于方向,付老师认为应选择值得做的领域长期耕耘,不宜随意变换个人的主攻方向,从一而终地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发光发热;关于勤奋,付老师坦言学术之路没有捷径,唯有勤奋的耕耘,才能收获颇丰,强调要从个人内力的打造为出发点,不断沉淀。所有的成就都建立在埋头耕耘的基础上,在教育领域扎根的这些年,付老师始终遵循本心,知行合一。

做学术的道路总是蜿蜒曲折、布满荆棘的,但只要懂得随机应变,一切都迎刃而解。当面对像地方院校没有博士点甚至没有硕士点,导致一些研究开展起来很困难这些问题,付老师从不抱怨和气馁,他把这些在学术或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瓶颈,都看作是人生中最好的安排,这就是所谓的“当困难来了,克服它只会更有余味”。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在困难面前,都应该秉持这样一种“学术精神”,不惧风雨,迎难而上。

坚持“三不”,砥砺前行

在教书育人的方面,付老师坚持“三个不做”的准则

首先,不做严师。付老师在认可“严师出高徒”“严而不厉”教育准则的同时,更赞同并提倡“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启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成长起来。

再者,不做匠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承需要匠师,人才的成长与技能的养成也需要匠师,但付老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更偏向于给学习者动力、原理与想象,尤其鼓励学生们向概念和理论更深处探索

最后,不做盲师。付老师强调,教导学生不应盲信他人的言论,关于如何评价学生教师都应当有自己的标准。教导学生不应盲视时代特征。时代在变化,学生的特点也随之而变,面对现在个性各异的学生,付老师提倡顺应时代潮流,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适应性的发展。

谈及自己正在耕耘的教育事业,付老师借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来表达现在的状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付老师眼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事业,路途是漫长的,过程是美好的,正可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时代向上,后浪向前

     最后,付老师对我们大学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当代青年应从认识自己入手,学习成人之道成才之道幸福之道。明确人生的意义与努力的方向,确定正确的价值观与幸福观。另外,大学生还应当定好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珍惜每一天时光,努力奋斗,还要学会反思,不断反思,活用反思,做一位终身学习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上一条:【教师专访】闫瑞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下一条:【教师专访】讲台上的“老大哥”,学生们背后的“啦啦队长”——记我院榜样教师张群专访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工在线
您是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