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初乍,花开,生机勃勃;三月,春回大地,温暖,一路相伴。每一年的3月5日,我们都会想起同一个人,一个被长辈们口口相传的伟大的普通人——雷锋。他虽早已离开人世,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培养出千千万万个“活雷锋”。
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183班的倪婧漪真诚友善、助人为乐,积极活跃在学校组织的各个志愿活动中,吃苦耐劳、无怨无悔。她以习主席的话“志愿是青年最好的选择”激励自己,认真对待每一次志愿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
从进入大学以来,倪婧漪累计志愿时长达313.8小时,获得校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创意创新类)一等奖、校优秀志愿者、校健康公益大使比赛季军、校大学生‘公益之星’、2019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教师教育学院十大“志愿之星”等多项荣誉。并且在大三时加入绍兴文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团。



她称志愿活动为“每个人都能播种的花种子”,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每一片“需要帮助的贫瘠的土地”能开遍繁花;也希望她为其他人带去的温暖,能够陪伴着他们一路前行、一往无前。
志愿是青年最好的选择
在进入大学之前,倪婧漪同学便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所以进入大学之后,她便积极加入校内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到各种丰富的志愿活动之中。
当倪婧漪同学谈及参与志愿活动的初衷时,她说:“参与志愿的初心很大一部分是兴趣指引,也希望自己在帮助他人时收获快乐。”谈起志愿活动,倪婧漪同学非常快乐,她感激每一次的志愿活动,因为正是这些不同的志愿经历带给她丰富多样的体验,让她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倪婧漪同学认为做志愿者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她提起自己成为志愿者的一些经历:在“越塑阳明”志愿活动中,她去到阳明小学,和小朋友们在面塑传承人柳师傅的带领下一起制作面塑;在“越品绍博”志愿活动中,她去到博物馆,成为义务讲解员,向五湖四海的游客们讲解文物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在“寻迹莲花落”和“关爱小候鸟”实践活动中,向孩子们介绍非遗文化,在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的同时关爱儿童成长;在我校“人才峰会”“越马”“三位一体”等项目的志愿活动中,她积极配合各组织工作,细心仔细,助力项目的圆满落实……她很喜欢这些活动,她说:“这些活动让我自己对我国的一些文化有了更深度的了解,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也让我和不同的人群有了更深入的接触,锻炼了我的交际能力。介绍文化、讲解文物的活动,也是我领略中华文化之美的绝佳机会;协助学校各项大型活动的顺利落实,使我的实战经验不断丰富,胆量也在提升,这些看似“无用”的进步,其实都对我日后的专业工作有所帮助。我很享受这些时刻,这些都是非常丰富、有趣的经历,每一次活动的积淀,都对我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意义。”
志愿是青年珍贵的礼物
在处理志愿工作时,倪婧漪同学也会遇到问题,她说:“很大一部分的问题都是由沟通不及时造成的,一开始我会焦急紧张,但经过多次历练,我已经能够较快速的解决好问题,做好有效沟通,这让我觉得自己得到了成长和历练。”在志愿活动中有所学得,这是非常宝贵的一份礼物,倪婧漪在参与志愿活动中明白了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了冷静沉着的处理问题,这些成长让她在平日与人相处和处事的过程中会更加舒适和顺利。
倪婧漪同学认为在参与志愿活动时,最珍贵的收获便是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相见恨晚,彼此鼓励,共同成长”,她这样形容她和朋友们之间因志愿活动而结下的深厚友谊。
习总书记曾说:“青年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青年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春不只奋斗与拼搏,还有奉献,让我们践行志愿,弘扬雷锋精神,给未来留下充实、温暖、无悔的青春回忆。
invi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