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百年师范
  • 师资队伍
    • 小学教育系
    • 心理学系
    • 学前教育系
    •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
    • 荣休教师
  • 专业建设
    • 小学教育
    • 学前教育
    • 体育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学科建设
    • 一流学科
    • 项目申报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改项目
    • 课程建设
    • 教育见习实习
    • 毕业论文
    • 精品课程
    • 文件汇编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社会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 绍兴市心理学会
  • 专业认证
  • 下载专区
      ·   关于做好校内校史史料和实物征集的通知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新一届辅...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 2024 年...
      ·   关于绍兴文理学院 教师 教育学院 2024 ...
      ·   我院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拟报送项...
      ·   第十二期“祖楠班”拟推荐学员公示
      党建学工

      【校友专访】心中有光,“宜”然往之——我院优秀校友陈宜庭专访

      2021-06-04  点击:[]

      陈宜庭,我院学前教育(师范)专业2016届161班毕业生,现任杭州市红缨幼儿园教师。大学阶段,她多次获得学习优秀奖、道德风尚奖学金,是校卓越教师养成班—“祖楠班”成员,曾获得校先进称号“优秀四级小教师”,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获得省优胜奖,被评为绍兴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员。

      谈起自己大学生活,陈学姐很认真地说了三个关键词:一是计划,二是充实,三是快乐。关于计划,陈学姐习惯于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提前做好规划,短到一周要完成的任务,长到一个学期至一个学年。正因为她长期坚持做好自己的学习规划,她总能有条不紊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作为“半路出家”的学前师范生,陈学姐对学前教育的情结是支撑她一路追梦的精神力量。大一时,她读的是英语师范专业,但她很喜欢孩子,在她眼中孩子的可爱和纯真深深地吸引着她。在高中的时候她就怀揣着“要做幼师”这个念头,所以在大一结束时果断地选择了转专业,去追寻自己的热爱。转专业成功后,她面临着技能课落后的压力,成绩在班中并不理想。“有志者事竟成”是陈学姐的学习态度,她每天早起练琴,利用课外时间去上钢琴课,最终在大学阶段拿到了钢琴十级的证书。她说,在大学期间,最感谢的是引导她的老师们。那时,在宣海江老师、章旗良老师的指导下,她参加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省赛,获得了优胜奖。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陈学姐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作之后仍然很有用,一直到现在,学姐都保持着看笔记和记笔记的习惯,做到学以致用。她说,学习理论让她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引导孩子,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

      课外,陈学姐热爱志愿活动。在大学期间,她担任过校青协关爱老人项目部的部长,在策划志愿活动和参与志愿活动中,她感受到了传递正能量的快乐。她获得过校特色志愿项目第三名、校志愿服务优胜奖。大三时,她以优异的面试成绩进入“祖楠班”,结识了更多优秀的人,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的信念。进入工作岗位后,陈学姐积极和前辈老师学习,将自己对孩子的热爱凝结在精巧的教学设计中,灵动的上课风格里。她说“学无止境,自己还有很长的征途要走。”

      陈学姐认为,离开大学只是换了一个学习的地方。她想对学弟学妹们说:要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为之奋斗。要懂得向老师请教问题,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虚度时光。有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在众人纷纭的时候依然要坚守自己的立场,守住自己的热爱。在课外,要多走出去看看,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如果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最后陈学姐分享了自己的座右铭:一切为了孩子,爱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爱孩子”是每一位学前师范生的本心和初心。

      invisible

       


      上一条:【校友专访】匠心育人潜心教育——我院优秀校友邵一涵专访
      下一条:【校友专访】“泸”上花开,“越”加美好——记我院优秀校友周泸越


      【关闭】

    校址: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0575-88342095  |  传真:0575-88315325
    浙ICP备07005811号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