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百年师范
  • 师资队伍
    • 小学教育系
    • 心理学系
    • 学前教育系
    •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
    • 荣休教师
  • 专业建设
    • 小学教育
    • 学前教育
    • 体育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学科建设
    • 一流学科
    • 项目申报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改项目
    • 课程建设
    • 教育见习实习
    • 毕业论文
    • 精品课程
    • 文件汇编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社会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 绍兴市心理学会
  • 专业认证
  • 下载专区
      ·   教师教育学院关于2025年上半年推优入团...
      ·   教师教育学院第十三期“祖楠班”拟推荐...
      ·   教师教育学院关于做好2025届毕业论文(...
      ·   教师教育学院第十三期“祖楠班”拟推荐...
      ·   关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单项奖学金评...
      ·   关于2025届绍兴市优秀毕业生候选人评选...
      党建学工

      【校友专访】郑经明|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2023-04-17  点击:[]

      郑经明,我院2009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中共党员,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温州市建设小学。教育格言是“在体育中培德,在体育中育人”。荣获浙江省优秀指导师和优秀裁判员,鹿城区教坛新秀、优秀教师和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在温州市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学科素养、论文、案例评比中均获一等奖,2015年荣获浙江省青少年阳光体育篮球赛U12组第一名,2017年承担浙江省《有一定难度组合跳跃的练习方法》研讨公开课,2020年至今面向全国开展温州市中小体育“月半谈”线上公益活动讲座4次。

      结缘体育,梦起儿时

      说起体育,郑经明兴致颇高,他从小接受体育训练,初中体育老师以身作则,坚持规律的作息和持之以恒的锻炼,受老师的影响,他怀揣着对体育的满腔热忱投入训练中。体育老师教给他们体育技能的同时也教导他们如何成人。在篮球队的训练中,郑经明学会了团队协作,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中明白了拼搏的意义,那段大家为了目标一起奋进的日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直给予郑经明温暖的力量。郑经明笑着提及,当初他的性格很内向,但在篮球培训的这段时间里,他逐渐变得开朗和自信,启蒙老师和体育运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幸遇恩师,立德树人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恩师的谆谆教诲。初中的启蒙老师在为人处世及品行修养上为郑经明奠定了人生的基础,之后也一直与学生们保持联系,在他们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提供建议。大学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更是他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老师不只是教同学们如何提升自我身体素质,更多的是在教他们如何授人以渔,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同学们规划未来的道路。

      持戈试马,九转功成

      郑经明大四时参加过两次公开招聘。最初的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选择的目标院校要求比较高,非常热门,由于竞争激烈且自身准备不够充分,郑经明没能如愿成为教师。在那一年公务员招聘中,郑经明考上了瑞安乡镇的“村官”。追逐师梦的路上他虽经历失败,但这并没有让他倒下,反而让他更加坚定成为体育教师的初心,他工作的同时也在学校里代课积累经验。第二年他卷土重来,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职温州市建设小学。郑经明认为,求职的经历就是成长的过程,多尝试,多练手,多积累一些经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谆谆寄语,殷殷期盼

      郑经明结合自身的经历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学好专业课,夯实基础。过硬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学识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需得自身丰盈,才能给予学生养料。其次要提升专业技能。高超的教师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他鼓励学弟学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师范生最好的锻炼舞台就是讲台,要抓住每一次试讲的机会,每一次尝试都是在为未来的成功蓄力。郑经明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珍惜大学时光,磨练心性,厚积薄发,也祝福同学们久久为功,前程似锦!

      供稿: 陈雨乐 冯诗洁

      排版 :周欣蕾

      审核 :陈煜雯


      上一条:【人物专访】风禾尽起,盈车嘉穗——记我院考研学子袁嘉穗
      下一条:“家校共育”反欺凌,文理学子在行动


      【关闭】

    校址: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0575-88342095  |  传真:0575-88315325
    浙ICP备07005811号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