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绍兴文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全日制综合性高等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是绍兴区域内唯一的公办综合性本科院校。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2年12月被浙江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有10个学术学位点,19个专业学位点。
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学科沿袭学校百年师范传承,坚持以学术发展为本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经过多年努力,学科师资力量和办学硬件条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以来,开办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也是浙江省内较早开设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之一。依托心理学一级学科优势和绍兴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单位的行业优势,2018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心理健康教育方向)。2021年成立心理学系,2024年心理学一级学科入选绍兴市重点学科,2024年,获批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我校应用心理硕士(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MAP)学位点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立足绍兴,扎根浙江,助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长三角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本学位点主要依托绍兴文理学院“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和心理学系开展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该中心现为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绍兴市科技先锋岗、绍兴文理学院首批科研创新重点平台暨首个文科实验室。
本学位点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13人。现拥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1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新世纪151纪人才工程”3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1人在内的多位高层次人才。此外,中心还拥有一批校外导师,均具备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在行业内都具有重要影响力。
近五年来,本学科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和国际合作办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出版了相当数量的专著、译著和论文,在国内外具有较好影响力。专任教师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20余项(其中,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新兴交叉学科重大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大项目2项),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规划课题2项,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Theory & Psychology、《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科学通报》《心理科学》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形成“认知科学-实验社会心理学“与神经-精神-心理影像学”特色,并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排名第一)、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独立)等省部级奖励多项。

近年来,本学科还不断强化和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和深度,与美国、俄罗斯、德国、香港、澳门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和密切的合作关系。
本学位点重视科研教学环境建设。近五年来,相继购置了日本岛津最新产品LABNIRS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美国EGI多模态脑电系统(EEG/ERP)、加拿大SR Research的便携式EyeLink Portable Duo眼动仪、德国Brain Products Brainamp ST 128导脑电采集与分析系统、多导生理信号采集分析仪、OptiTrack+VR虚拟现实与光学动作捕捉系统、深圳英智经颅磁刺激器M-100 Ultimate等教学实验设备,总价值900余万。为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社会服务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本学位点重视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与社会实践工作。主要包括:①依托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与绍兴市教育局合作开展面向基础教育一线心理教师职后培养与发展培训项目,累计培训达1000余人次;②依托绍兴市心理学会平台,与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绍兴市中小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合作,开展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群体的心理咨询与援助,累计服务300多人次;③依托本学科在心理测评、心理矫治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优势,与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等机构合作成立绍兴市第三批博士创新工作站,开展面向老年人心身疾病、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与认知障碍的神经-精神-心理影像学临床实践;④与绍兴市妇联、鉴湖街道社区合作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调研与实践。
本学位点在2025年拟招收“应用心理”专业硕士人才12名。本专业为新增学位点,教育部暂未下达2025年招生计划,本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具体招生名额等教育部计划下达后再作调整。欢迎有志于从事社会心理服务、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人士报考。
本类别授予应用心理硕士学位。
二、学制
学制三年,全日制在校学习
三、证书授予
在规定年限内,学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经批准,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学位证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审核印制)。
四、报考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 本专业只招收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五、初试考试科目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心理学专业综合(347)
(1)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应用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心理问题。
(2)主要考察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统计学等基础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参考书目如下:
普通心理学(第5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发展心理学(第3版),林崇德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社会心理学(第4版),侯玉波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教育统计学(第5版),王孝玲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闭卷考试,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六、招生流程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
网上正式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5日-28日,每天9:00-22:00
初试:2024年12月21日-22日
复试:2025年3-4月(考核内容:心理学研究方法)
确认录取:2025年4月
七、学费及奖助体系
(一)学费全日制:8000元/年
(二)奖助体系1.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为激励研究生努力学习、潜心科研、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设有各类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同时设置有研究生“三助”岗位,提供“三助”津贴;设立有研究生出国资助、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创新成果奖励专项经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还可以通过申请助学贷款、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等方式得到资助。
2.我校各类奖助学金按照学校最新相关规定参评。
八、其他
(一)若发生考生与原单位因报考研究生所产生的问题而造成考生不能报名、考试、录取、就读的后果,由考生承担责任。
(二)考生应随时留意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的相关通知,如有变动,以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相关信息为准。
(三)本招生章程如与国家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不符或国家调整招生政策的,以国家政策为准。
九、联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
绍兴文理学院研究生院
邮政编码:312000
学校代码:10349
网址:http://yjsc.usx.edu.cn/yzw/sy.htm
研究生院联系电话:0575-88348020
教师教育学院联系电话:0575-88340560
十、主要导师简介
陈 巍

绍兴文理学院首批绍兴文理学院“鉴湖学者”特聘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同济大学心理学系、澳门城市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常务理事、浙江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绍兴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入选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青年英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实验社会心理学与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研究。
高奇扬

浙江大学基础心理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绍兴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研究领域主要是采用行为实验、脑电(EEG/ERP)等手段,以9-12为研究对象,探讨该阶段的儿童社会认知能力发展及其学校适应。近年来先后在Cogni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Journal Current Psychology、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PsyCh Journal以及《心理科学》《学前教育研究》等国内外核心刊物连续发表学术文章多篇。
董 达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哲学学科博士后。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心理学系和哲学系访问学者。获得第二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5246人才工程)青年优秀人才,第一批绍兴文理学院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绍兴市鉴湖青年社科学者,第二批绍兴市“名士之乡”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累计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CSSCI期刊论文、SCI/SSCI/A&HC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其他发表20余篇。
刘庆明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1)心理健康的脑与认知神经机制及干预研究,如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社交障碍与教师职业倦怠等;(2)大脑疾病及皮质可塑性,利用行为学、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脑电记录(EEG/ERP)及近红外成像(fNIRS)等技术,研究如何降低成瘾者的渴求,治疗其睡眠障碍等。承担本科生《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等教学工作。先后主持省级及市厅级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2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Psychiatry、Translational Psychiatry、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Frontiers in Psychiatry,Peer J, 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杂志审稿人。
孙芬芬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1)社会认知(采用行为实验、磁共振实验及脑电实验等方法,探究个体在各类风险决策及亲社会决策中的认知和脑机制);(2)精神影像学(探究孤独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类疾病的脑机制)。先后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主持厅市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科学通报、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指导的2023届硕士生获得绍兴文理学院第十一届“明华人才奖学金”(每届6人),获评“校优秀毕业生”、“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称号。
周 珲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1)语言认知功能(采用心理测量、行为实验、脑电实验等方法,探究个体尤其是儿童在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与发展规律);(2)社会认知(采用心理测量、行为实验、脑电实验等方法,探究个体在动作理解等方面的特点及神经机制)。先后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主持厅市级科研课题2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Frontiers in Psychology、Psicologia-Reflexão e Crítica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承担《高级心理统计学》《心理统计软件与应用》《心理实验编程与数据处理》等课程教学任务。
张 引

辽宁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博士,河南大学心理学在站博士后,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近期主要研究领域为:(1)学习与记忆(主要采用行为实验、脑电(EEG/ERP)、经颅磁刺激(TMS)等手段,研究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精度、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关系,及其交互作用);(2)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哲学根基和实验性阐释)。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1项,主持厅市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心理学报、生理学报、Peer J、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撰写 | 王财玉
审核 | 杨婧华
终审 | 陈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