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心理学系陈巍教授、董达副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张静副教授等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Beyond Substantiality and Illusion: the Problem of the Self in Buddhist Constructivism(《超越实体与幻象:佛教建构主义中的自我问题》)”在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4-02746-7)。该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专项课题(青年英才培育)“内感受具身心灵研究:神经哲学与阳明心学的汇通”(23QNYC19ZD)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他心直接感知的神经哲学进路研究”(21BZX005)资助。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是Nature旗下唯一面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致力于出版该领域的高水平研究,该刊为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以及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HCI)两个权威数据库源刊,致力于人文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所有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具有全球影响力。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A&HCI共同索引数据库的期刊引文指标(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 TM, JCI)排名中,该期刊在跨学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409种期刊中排名第3,在交叉学科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265种期刊中排名第1。
“自我”的概念是当代认知科学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自我究竟是一个独立的真实的实体,还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经验的集合体,一直是实体论(substance theory)和错觉论(illusion theory)争论的核心。相对于西方传统研究对这一问题的忽视,东方研究传统中对正念/觉知的细致实践长期以来一直关注这一矛盾。本文通过将东方的五蕴框架与中道、建构主义原则和实验哲学的实证方法相结合,来探索“自我”的复杂维度这种方法通过将内省的第一人称经验与客观的第三人称科学观察相结合来弥补这一差距,从而丰富了对自我建构主义的理解。这些发现的意义延伸到了心理学和哲学的实践领域,为进一步阐明自我的多面性提供了一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