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百年师范
  • 师资队伍
    • 小学教育系
    • 心理学系
    • 学前教育系
    •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
    • 荣休教师
  • 专业建设
    • 小学教育
    • 学前教育
    • 体育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学科建设
    • 一流学科
    • 项目申报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改项目
    • 课程建设
    • 教育见习实习
    • 毕业论文
    • 精品课程
    • 文件汇编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社会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 绍兴市心理学会
  • 专业认证
  • 下载专区
      ·   教师教育学院关于2025年上半年推优入团...
      ·   教师教育学院第十三期“祖楠班”拟推荐...
      ·   教师教育学院关于做好2025届毕业论文(...
      ·   教师教育学院第十三期“祖楠班”拟推荐...
      ·   关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单项奖学金评...
      ·   关于2025届绍兴市优秀毕业生候选人评选...
      科研成果

      我院心理学系吴晶博士在SSCI来源期刊Youth & Society发表学术论文

      2025-07-29  点击:[]


      近日,我院心理学系吴晶博士在国际心理学知名期刊Youth & Society(SSCI,IF=2.6,JCR1区/中科院3区)上发表了题为The Impact of 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 on Cyberbullying Among Chines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 Longitudinal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的研究论文https://journals.sagepub.com/home/yas。该研究围绕中学生网络欺凌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网络欺凌比传统欺凌更具危害性,对个人造成的伤害也更为严重。本研究旨在考察初中生遭受网络欺凌对其自身网络欺凌行为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同时探究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在三个时间点对561名中学生进行了四份自陈式问卷调查。数据使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皮尔逊相关分析。使用SPSS Process对变量进行了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初中生在T1时遭受的网络欺凌会预测其在T2时的网络欺凌行为。T2时的孤独感在T1时遭受网络欺凌对T2时网络欺凌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T2时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中介作用路径的后半部分。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网络欺凌受害如何影响网络欺凌行为的出现,还说明了这种影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我院心理学系吴晶博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生高媛、肖浅秀,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上虞初级中学教师张旭为本文的共同作者。

      本研究得到浙江省社科联课题(2025N155)资助。

      文字:吴晶

      审核:郑雷、陈巍



      下一条:我院心理学系陈巍教授与罗劲教授团队在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期刊发表学术成果


      【关闭】

    校址: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0575-88342095  |  传真:0575-88315325
    浙ICP备07005811号  |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