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践行青春使命,助力卓越教师培养,5月3日下午,我院于7幢202室召开“五育融合,卓越教师”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由学生科徐嘉穗老师主持,宣海江副书记出席并交流体会,我院学生会干部及学生代表参加。
我院学生会干部踊跃发言,交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陈卓尔通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季楚琳对卓越教师有了新的体认,教师应当铸魂育人,成为传承家国情怀的担当者,家国一体的价值观始终是我们民族书写五千年文明史的不断永续,家国情怀更是蕴含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中。蒋欣霖提到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必须不断扎实基础学识,磨练基本技能,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袁嘉穗则谈到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共情才有共鸣,有爱才有责任。在学生眼里,教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学生方面,需要知识、方法、品格三者合一。





会上,我院学生代表热烈交流对“五育融合,卓越教师”的看法和感悟。张奇从自身参加的暑期教育帮扶活动谈起,提出教师不仅要做一名能师和慧师,而且还要做一名省师和研师,从点滴小事入手,不断超越和反思。谢雨晴同学提出了新的观点——“做一个爱说‘慢慢来’的老师”,在“五育并举”大背景之下,她反思过往,也更加坚定了要继续提升自我素养的考研决心。陈奕可化用陈嘉映先生的话,提到何为“一专多能”,行之于途而应于心。也就是说在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中,出于教育初心,不断提升自己的师范生技能并且将其外化于实践的一种素养,则是“一专多能”。张歆晗和高晨怡则从闫瑞祥老师的课程谈到了自身的感悟,要扭转专业误区,自持清晰认知;也要挖掘自身漏洞,提升专业素养;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五育融合。





宣海江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大家以实际体会和卓越成才来诠释对重要讲话的理解。他认为,教师的仁爱是一种能力,需要通过科学的、持续的表达而被学生感知和接受,并以此培养学生传递爱的责任与能力。作为教师,要传承好职业的神圣感,更好积极回音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正确应对长期从业中可能存在的急躁、挫败、利诱、迷失,常怀初心、常持静心,坚韧质朴,久久为功。他希望同学们学习工作有点情趣,对朋友他人能守情义,对集体社会富有情操,对事业奉献饱含情怀,争做一名卓越的师范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努力向一名卓越教师的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通过此次座谈会,我院师范生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卓越教师的信念,锤炼职业师德,涵养仁爱之心,练就教学功底,不断追求“经师”与“人师”,用奋斗为青春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