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4日晚19点-21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瑞华研究员于9号楼301教室讲授“‘7’、无意义图形和学习效率”相关内容,趣谈了心理学对改善学习方法的促进作用。
首先,吴瑞华研究员解释了“7”、“无意义图形”二词的含义,告诉大家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7”、“无意义图形”与学习效率之间也存在联系。为解释其联系,他先向同学们提出了第一个问题:“‘7’的含义是什么?”他通过数点的方式告诉大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人的记忆又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于是,吴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如何使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他通过简单的举例,告诉同学们学习要有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使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紧接着,吴老师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不是就这么大?”他比较中西方语言的差距,告诉同学们:我们(正常人)对外界事物的记忆都是以声音的形式进行编码的。“发音”能够帮助我们短时记忆,联系到学习中,“多读”、“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其次,吴老师又以新的组合数点的方式告诉大家要把握事物之间的科学性,赋予事物意义才能更好的提高记忆的效果。因此,将学到的知识通过组合形成知识结构是重要的学习方法。然后,吴老师又提出了第四个问题:“什么是学会?”他提出,“学会”就是让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联系,新知识成了自己知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知识体系的建构、知识的融会贯通是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途径之一。
最后,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畅所欲言,吴老师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丰富的经历不断延伸,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给予了详细且宝贵的意见。
在本次讲座中,吴老师通过严肃又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从心理学的角度趣谈如何改善学习方法,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带动同学们的思考,给予同学们更加科学有效的学习指导,令所有同学受益匪浅。
![](/__local/3/7F/67/C4B32DFF525ADF97F5C7E547E4E_C52362FD_DFA72.png)
主讲人:吴瑞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刘庆明(绍兴文理学院博士)
时 间:2022年10月24日(周一) 19:00
主讲人简介:
吴瑞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小学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研究。在初中学生自学辅导研究中,完善了自学辅导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系统。参与国家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关于《自学辅导研究》的“七五”“八五”“九五”规划研究项目,并主持了“十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现担任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和全国少工委组织的“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互联网+科学共同体暨腾讯科普专家委员会”科普专家。曾任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兼职业技能培训部主任(心理所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校长)。
(文字:王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