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如何通过质性文本分析提出理论是一个研究中的难题。由于质性文本资料的丰富性以及研究的问题意识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分析时进行的理论原型的提取并非提出理论的唯一途径,但却是社会心理学中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容易进行对话和互补之处。演讲者通过五个研究案例回答“质性研究如何实现理论贡献?”“如何通过文本分析提出理论原型”“如何进行理论对话”“理论原型的提取原则和检验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详细分享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文本分析的经验。
主讲人介绍:
杨宜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主编。曾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2010-2014)、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016-2022)。主要研究领域为群体过程的文化社会心理学,中国人群己关系与社会认同、群际关系变迁;社会变迁与社会心态等。在学术期刊和论文集中发表论文130余篇,代表作有:《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个人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关系化与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华人的自我构念》、《中国人的自我构念与群己关系》等。主编“Social Mental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2019,Springer)、编著《社会心理学》(2023年第三版)。与许燕联合主编《社会心理研究》,202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讲人
杨宜音 研究员
主持人
牛海群 博士(绍兴文理学院 教育与心理学院 心理学系)
时间
10月23日(周四)
14:00
地点
绍兴文理学院河西校区风则江大讲堂小报告厅
对象
研究生和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