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依据越城区教育体育局及教师发展中心的年度工作部署,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B级资格证书培训(小学其他)于7月27日至8月2日顺利开展。此次培训旨在全面强化和优化越城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与问题应对处置能力。

本期培训学员共200余人,以小学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以及其他相关老师为主。绍兴文理学院教师与心理学院副院长高奇扬,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教研员周巧英,绍兴文理学院教师与心理学院教师、本期培训班班主任代表周炜琛出席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周巧英老师结合上级教育部门出台的心理健康工作相关文件、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数据等内容,深入剖析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她强调,全体教师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岗位特点,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动思考,有针对性地汲取知识、提升能力,持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与实效性,有效应对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7月27日上午,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正高级教师刘鹏志做了题为“生命教育理念与实践”的主题讲座,向学员们讲授学校心理危机预防的理念和实践。此次讲座聚焦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以及生命教育的实施。刘老师借助养育小猫和护蛋行动这两个实例,引导孩子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每一种生命形态。此外,刘老师还运用绘本故事《獾的礼物》和《一片叶子落下来》与现场教师进行互动。通过对绘本的解读和讨论,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借助这些绘本故事,以更有趣、更有效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生命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7月27日下午,刘鹏志老师开展题为“AI时代教师的情绪与压力管理”的主题讲座,向学员们分享AI浪潮下教师应对情绪与压力的策略方法。讲座聚焦AI时代教师情绪挑战与压力疏解,围绕情绪与压力管理“四不原则”(不扩散、不逃避、不遗忘、不委曲求全 )展开,借幽默漫画、失恋案例,阐释负性情绪传染危害。同时,刘老师也给出诸多实用的解决措施:接纳生活的不确定性、平衡理性与感性、运动减压、分清事务边界、学习乐观思维、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

7月28日上午,浙江外国语学院家庭教育治理研究所所长高亚兵老师开展题为“焦点教育技术再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本次讲座围绕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展开、应用及相关技术进行专题讲解。首先,高老师讲解了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总体思路。其次,焦点解决技术以寻找解决方法为核心,咨询目标由来访者决定,咨询师尊重、合作、不评判,重视来访者成功经验。通过预设性提问,引导来访者明确咨询目标,停止抱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围绕焦点咨询的谈话技术、赞美技术、应对提问、刻度化提问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帮助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生命韧性和内在力量。

7月28日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治医师简凤清带来题为“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的专题讲座。简医生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详细介绍了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与科学干预策略。她特别强调了家校协同的重要性,指出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此外,简医生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行为管理技巧和心理支持方法,为在场的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7月29日上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杭州焦点解决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吴流铭老师开展题为“融入日常教学的低强度心理干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主要介绍焦点解决理念以及在解决学生问题等场景中的应用。其核心思路不纠结问题原因,而是扩大“白”的部分,包括资源、优势等积极部分。焦点解决心理咨询在实践中的运用需要咨询者包括关注例外、真诚赞美、关注细节、设定目标、看到需求。具体操作而言,有八个步骤,包括建立关系、收集信息明确问题、确定咨询目标、预设性提问、制度化提问、设立小目标、例外提问、找到一小步。

7月29日下午,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心理教研员蔡迎春开展题为“小学心理辅导课的设计与操作”的专题讲座。蔡老师详细阐述了心理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层面”的理念,通过心理教学活动的视频案例组织现场教师进行实操改课。教师分组讨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刚刚学到的知识,对案例中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蔡老师对大家的改课进行了点评和补充,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体复盘,再次强调了关键知识点和教学要点,并鼓励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创新,将心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7月30日上午,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研员陶青带来题为“家校沟通的艺术”专题讲座。陶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环节,向学员们阐述如何建立家校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强调沟通中的共情与倾听技巧。她指出,良好的家校沟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为学校和家庭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陶老师还分享了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例如如何通过家长会、家访和线上平台等多种形式,实现家校之间的高效互动。她特别提到,教师应注重与家长的情感连接,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指导,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7月30日下午,陶老师作题为“解锁教师的沟通力”专题讲座。讲座围绕教师沟通力的重要性、心理学原理及实用技巧展开,重点探讨了师生沟通与家校沟通的艺术。陶老师通过生动的心理学实验和案例,解析了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等心理现象在沟通中的应用,分享了高质量倾听、情绪管理等实用技巧。她强调,教师应通过“反映真问题”和“赋能家长”等策略,提升家校合作效果,同时注重非语言沟通的细节,以增强沟通的感染力。

7月31日,上海市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著名儿童心理专家陈默老师带来题为“提升教师素养”讲座。她剖析了当代小学生的七大心理特征,特别强调“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广但权威感弱,再用老方法管教会碰壁”。针对学生打架等常见问题,陈老师现场演示如何通过“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的三步法化解冲突,并分享了她独创的“五行”管理干预法。陈老师还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形象概括教师课堂观察的要领,并带来“花样百出”的教学形式创新案例。在特需生教育环节,陈老师结合咨询案例,详细解析多动症、自闭症谱系等学生的差异化教育策略,强调“问题行为是求助信号”的核心理念。最后,她用“安心安宁安神”六个字精辟总结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提醒教师“恐惧情绪会让孩子行为混乱”。

8月1日上午,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研员徐伟英老师聚焦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核心内容,为教师们梳理了课程设计与评课的关键要点。她首先明确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认证标准,涵盖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三大方面。其次,她详细讲解了教案格式与环节设计。从辅导理念需贴合学生年龄特征、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到环节设计需包含暖身、探究、深化、升华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分配、活动形式及注意事项都逐一说明。强调课程要以学生感悟体验为主,避免教师单向说教,为教师们构建了清晰的课程设计框架。

8月1日下午,嵊州市教研室心理健康教研员李铭老师围绕B证面试流程与应试技巧展开培训,助力教师提升面试应对能力。培训详细介绍了面试全流程,针对评课改课环节,李铭老师强调优点要具体、不足要精准,改课建议需针对性强;还提示了评委可能的提问方向,帮助教师提前做好准备。
夏日炎炎,热浪袭人,越城小学教师们对学习的热忱却丝毫未减。培训中,老师们满勤参与、准备充分、备考认真,尽显良好学习素养。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干货满满、收获颇丰——不仅汲取新知、更新理念,更突破固有认知。培训终章,亦是实践新篇。相信老师们会把所学融入教学,为守护越城学子健康成长注入更强劲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