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百年师范
  • 师资队伍
    • 小学教育系
    • 心理学系
    • 学前教育系
    •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
    • 荣休教师
  • 专业建设
    • 小学教育
    • 学前教育
    • 体育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学科建设
    • 一流学科
    • 项目申报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改项目
    • 课程建设
    • 教育见习实习
    • 毕业论文
    • 精品课程
    • 文件汇编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社会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 绍兴市心理学会
  • 专业认证
  • 下载专区
      ·   关于做好校内校史史料和实物征集的通知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新一届辅...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 2024 年...
      ·   关于绍兴文理学院 教师 教育学院 2024 ...
      ·   我院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拟报送项...
      ·   第十二期“祖楠班”拟推荐学员公示
      党建学工

      【教师专访】高奇扬:先成为“我”,后成为“师”

      2022-02-12  点击:[]

      编者按:为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推进特色鲜明的师德师风建设,特开设“教师专访”专栏,聚焦教师教育学院优秀教师群体,宣扬教书育人的榜样风范。


      以诚挚热爱为引

      寻找心理学与教育奥义

      以真诚踏实为基

      搭建教师与学生桥梁

      今天我们要走近的这位优秀教师是高奇扬老师。


      师者风范

      高奇扬,男,1987年9月生,浙江绍兴人,基础心理学博士,副教授,教育系副主任。本科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0年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2016年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获心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今在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同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心之所向,路之所至

      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活,高老师感慨当时薄弱的自主意识让他一度选择了就业前景较好但并不适合自己的计算机专业,造成了许多困扰。在计算机专业,始终兴致寡淡和成绩平平的状态让当时即将毕业的高老师陷入纠结。他回忆道,在临近毕业的一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思索着他的未来。是选择正就读的“热门”计算机专业,还是自己热爱的“冷门”心理学专业?几番纠结后,高老师最终遵从了自己的内心,选择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那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重要一天。”高老师笑着说。

      高老师的“深夜抉择”并不是一时冲动的“拍脑袋”决定。在大学期间,他从未因为不喜欢自己在读的专业而停止努力,消极懈怠。他通过选修课,接触到了真正热爱的心理学,打下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在决定跨考心理学研究生后,也一直在心理学的天地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着,这才有了如今的累累硕果。他常常鼓励学生们去寻找真正的热爱,但同时也提醒同学们在规划未来时有理性的斟酌。

      他建议同学们,应该分析“你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以及“当下你是否具备做这件事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这三方面。从自身擅长方向选择专业固然重要,但只凭一腔热血往往难以走远。在内在品质和外部因素的促进下,选择热爱且擅长的事业,未来的职业道路才能越走越远。


      先成为“我”,后成为“师”

      当谈到大学生如何面对激烈的竞争时,高老师认为,竞争是普遍存在而无可避免的,理性面对竞争很重要。他鼓励同学们摆正心态,打开格局,不被纷杂的外界扰乱心智,努力踏实地专注自我的提升,积极阳光地参与竞争。作为师范生,同学们应该先找到“我”、成为“我”,方知如何成为“师”。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自我;对于性格和能力上的缺陷和不足,能够坚持完善、精益求精。“一些同学太在意结果,急功近利,在过程中动起‘小心思’,这对成为‘我’和成为‘师’来说,都非常不利,”高老师如是说,“大学求学的过程往往是无声但丰富的,是人生中成长锻炼的重要部分。”



      桃李无言,蹊者自成

      当高老师回忆自己在任教期间难以忘怀的事,他分享道,在教授一门校选修课时,有几位学生每一堂课都认真听讲,课后总是积极地提问,在期末结课时,提交了精心完成的作业,这令高老师感慨万分,在他们的身上仿佛看见了大学时的自己,那份纯粹的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在学生们的眼中,高老师传授的心理学知识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大门,引领他们走进一个有趣的领域;而在高老师心中,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学习品质也成为了他一直坚持优化课程内容的动力。

      高老师经常会收到毕业生发来的问候,他们喜欢与高老师交流近况,和高老师谈心。“作为一名教师,看到学生能在我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好,这是很幸福的事。一名教师最感动的事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努力提升能力,而老师也在学生的支持下优化课程;教学相长,才是教育的最优结果。

      寄语青年,展望未来

      “简简单单,做个好人。”高老师思考良久后,以这简练的八个字寄语同学们。

      要做简简单单的人。面对成绩、成就,能怀着最纯粹的心出发,踩着最踏实的步伐前进。赤子之心最动人,真诚便是最好的回答。要做个好人,在大学时期,成为一名有理想的“好”学生,以兴趣和能力为考量,明晰人生方向;在工作时期,成为一名有师德的“好”老师,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人生路上,成为一名有责任的“好”人,长存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



      上一条:【校友专访】叶虹霞 | 以心育人,静待花开
      下一条:【教师专访】 杜海平:木铎之心,弦歌不辍


      【关闭】

    校址: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0575-88342095  |  传真:0575-88315325
    浙ICP备07005811号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