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百年师范
  • 师资队伍
    • 小学教育系
    • 心理学系
    • 学前教育系
    •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
    • 荣休教师
  • 专业建设
    • 小学教育
    • 学前教育
    • 体育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学科建设
    • 一流学科
    • 项目申报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改项目
    • 课程建设
    • 教育见习实习
    • 毕业论文
    • 精品课程
    • 文件汇编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社会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 绍兴市心理学会
  • 专业认证
  • 下载专区
      ·   关于做好校内校史史料和实物征集的通知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新一届辅...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 2024 年...
      ·   关于绍兴文理学院 教师 教育学院 2024 ...
      ·   我院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拟报送项...
      ·   第十二期“祖楠班”拟推荐学员公示
      党建学工

      【教师专访】赵忠平:为生者勤,为学者严,为师者诲

      2022-03-02  点击:[]

      编者按:为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推进特色鲜明的师德师风建设,特开设“教师专访”专栏,聚焦教师教育学院优秀教师群体,宣扬教书育人的榜样风范。

      师者风范

      赵忠平,1986年2月生,甘肃省庄浪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硕博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于2015年获教育学(农村教育方向)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获评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5-2017年在浙江师范大学工作,2018年2月始,在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教育、教师教育。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8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研究成果获得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2019年),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2017年);获评第六届绍兴市“社科新人”称号(2020年)。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浙江师范大学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指导教师,浙江省职业教育名师培训班指导教师等。

       

      奋进坚定的学生:找准人生的“罗盘” 

      出生并成长于西北农村的赵老师,2004年从黄土高原考入到位于东北黑土地的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在东北师范大学一路攻读至博士学位。“学霸”的光环下,赵老师在学生时代也有着同我们一样的苦闷与烦恼。“和很多同学一样,从高度紧张和书山题海的高中,进入到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会出现报复性的放松状态。所以在大学生活的前两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竟然不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了”,谈及大一、大二自己无目标的生活,赵老师感到十分惋惜和遗憾。“在大三的下学期,我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读研。考研的复习历程是艰苦的,身边有很多同学在坚持一段时间便放弃了,所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农村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赵老师除阅读本领域内的基础性著作外,还广泛涉猎了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著作。韧者笃行,韧则行远。正是不断的阅读与研究,才促成了赵老师在人文科研领域的科研佳绩。

      正如康德所言,“没有目标而生活,就像没有罗盘而航行。”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赵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四条经验。其一,本科四年,是人生最自由的阶段,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要学会珍惜。明确自己内心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其二,杜绝无效的社交和社会活动,用有限的时间去投资自己。其三,培养系统性思维,请杜绝碎片化阅读和碎片化思考。其四,今日事今日毕,勿将今事待明日。

      苦心孤诣的学者:做有“烟火气”的研究

      赵老师生长于农村,对农村教育研究有天然的亲切感,于是就进入了这个领域。进入农村教育领域学习后,慢慢开始越来越喜欢这个领域。赵老师就读的东北师大是农村教育领域全国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忆往昔,赵老师难忘跟随大咖学者,走出书斋,走进全国各地农村地区进行调研,做有“烟火气”的研究。因为热爱,他在研究农村教育的道路上躬耕不辍。硕士毕业后,赵老师继续在农村教育领域攻读博士学位,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开始把思路转向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推进,村庄的原有边界被打破,农村地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村庄物理面貌的改变上,也深深地体现在村庄传统秩序、血缘地缘关系、村庄集体意识的改变上。作为在村庄中出生并成长起来的孩子,农村学生的深深地被裹挟在这一变革之中。”以此为基,赵老师进行了自传式的探究,并撰写了《村庄里的陌生人》一书和其他一系列论文。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赵老师就农村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当前,随着一系列倾斜性政策的落地实施,我国农村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发展壁垒及其惯性,以及农村地区的一些特殊情况使然,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依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包括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问题、师资质量城乡配置问题等,以及由城镇化所带来的系列问题,如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布局发展和经费投入问题等。”作为一名农村教育研究者,赵老师表示,他将不断去尝试挖掘并提出应对之策,为乡村教育振兴尽一份力量。

      赵忠平老师的代表性科研成果

      谆谆不诲的师者:以德而耕,以知促行

         赵老师向我院师范生提出了三条箴言。

         将责任心放在首位。“师范的属性即是责任,对所教儿童负责,平等博爱;对教师职业负责,克己奉公;对家国发展负责,践行师德”,赵老师如是说。九万里风鹏正举,唯有时刻铭记作为一名师者的责任与担当,才能在任重而道远的教育之途中笃行不怠。

      保持教师的专业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新时代也向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好专业知识,增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储备,高度的专业性是为师的基础,也是师道尊严的底层支撑。

      怀揣强烈的求知欲。赵老师指出,“不论是师范教育阶段,还是工作之后,都要保持学习的动力,走出舒适区,拒绝躺平,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为理想而读书,为志向而奋斗,是一名大学生应有的人生基调。

      赵老师与指导的学生合影

      大学生活必然将是一辈子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时光。大学期间的所有努力,都会在大学毕业后被生活所看见。因此,对于各位师范生同学而言,请拒绝无效社交,多读书、读好书,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上一条:我院顺利开展文理附小“课后托管课程”面试选拔活动
      下一条:【校友专访】叶虹霞 | 以心育人,静待花开


      【关闭】

    校址: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0575-88342095  |  传真:0575-88315325
    浙ICP备07005811号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