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百年师范
  • 师资队伍
    • 小学教育系
    • 心理学系
    • 学前教育系
    •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
    • 荣休教师
  • 专业建设
    • 小学教育
    • 学前教育
    • 体育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学科建设
    • 一流学科
    • 项目申报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改项目
    • 课程建设
    • 教育见习实习
    • 毕业论文
    • 精品课程
    • 文件汇编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社会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 绍兴市心理学会
  • 专业认证
  • 下载专区
      ·   关于做好校内校史史料和实物征集的通知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新一届辅...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 2024 年...
      ·   关于绍兴文理学院 教师 教育学院 2024 ...
      ·   我院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拟报送项...
      ·   第十二期“祖楠班”拟推荐学员公示
      党建学工

      【教师专访】陆有海:努力做一个真正的人

      2022-03-22  点击:[]

      努力是一种人生态度

      专业是一种职业精神

      正确是一种科学力量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事做专业

      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

      让简单而伟大的事情发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与数学教育的思想者

      陆有海

      数学文化教学研究中心创始人,专注于数学文化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智能时代小学数学文化教学愿景规划者,(小学)数学三层阶数学文化架构者,自然生长与自主选择教学理念(教学原则)倡导者,(小学)数学单元再创造(MURC)教学理论创建者,(小学)数学单元再创造(MURC)教学模式构建者,(小学)数学科学性数学文化系统重构者,(小学)数学是什么、有什么、教什么、谁能教、怎么教、谁能学、怎么学等一般性教学哲学问题思想者,(小学生)数学创造支持系统与认知模型研究开创者。

      一

      综合印象:人生简历与数学观念


      1983年9月,一次随机的志愿填报,走进了浙江师大数学系,终身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7年8月,来到浙江省诸暨师范学校,踏入了教师教育领地,开启了小学数学教师培养的职业生涯。

      1994年1月,志在探寻数学教育的科学方法,来到了杭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研究生班,攻读在职数学教育研究生,从此,陷入数学教育的“深渊”无法自拨。

      2001年9月,随着师资培养规格的提升,转入上虞分院,跨入了大专学历小学数学教师培养的行列。

      2003年9月,绍兴文理学院成立初等教育学院,开设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成为专业发展的全程陪伴者。

      2008年8月,确立了数学单元再创造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选题,开启了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

      2011年3月,为了寻找数学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灵感,在东北师大马云鹏教授身边做高端访问学者。

      2012年2月,由绍兴文理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转到教师教育学院,全面开启数学单元再创造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

      经历是一种财富,它可以让你变得透彻、睿智、阳光、正义。让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全面,对数学意义的理解更本质,对数学观念的表现更完善。

      数学是一门课程,是各种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

      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全体公民的必备素养。只有强大的数学,才能有强大的科学,才能有繁荣富强的中国。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对于文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富有极大热情的探索精神,数学教育就是借助数学文化,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活动。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表达形式,是人类借助智慧提取与描述客观世界数学信息,进一步促进人类智慧提升的数学创造活动。

      二

      教育观念:教师职责与学生责任


      有些事情别人帮不了,有些事情别人不好帮,说明做事方法的选择,必须遵循事物的本质特征。你要数学知识别人可以给,你要增强数学创造能力,必须经历完整的数学创造过程,能力的发展必须亲力亲为。

      大学专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具有适应社会、建设社会、创新社会的本领。大学课堂教学内容难度大容量大,讲授是一种普遍有效的方法。

      对于教师而言,研究教学内容比研究教学方法更重要,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现实与前景,修正或摒弃陈旧内容,创新与吸收前沿学科知识,确保讲授课程具有现实性与发展性。

      对于学生而言,上课学习就是要积累知识,积聚动能,为课外自主学习与研究奠定坚实基础。读书,既要读理论之书,也要读实践之书,更要读自然之书。理论之书给你知识,实践之书给你能力,自然之书给你智慧。大学课堂学习要做到“五个明白”:一要听明白,二要看明白,三要想明白,四要问明白,五要不明白,在“明白”与“不明白”的往复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与听课水平。

      无论是教师的研究还是学生的学习,在方法层面上,一定要注意明确自己的方向,坚定自己的信念,注重积累,持之以恒。



      三

      重要贡献:MURC的过去与未来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MURC是数学单元再创造的英文缩写,MURC视域意指探究视角看数学、系统视角看数学探究。

      2008~2022年创建的(小学)数学单元再创造教学理论,主要有三项工作:创建MURC教学理论、提出数学文化三层阶教学构想、重构MURC实践基础。这些工作完全出于一种专业的责任与教育的梦想。这些工作不是凭空臆造,主要基于小学数学究竟怎么教的一般思考,主要依托于系统论与朴素思想,主要传承于学习认知理论、课程结构思想、范例教学理论、再创造学习方法、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认识。

      2008~2022年(小学)数学单元再创造教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对数学与数学教学的本质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也是数学教育观念逐渐走向正确的过程,更是不断地接受教育实践检验的过程。30年前提出“鱼、渔、欲、愚”四字教学目标,25年前提出“课前不预习、课间不看书、课后不作业”减负观点,14年前提出“单元再创造”整体教学观点,12年前提出“中西教育优势融合”教育研究方向,现在都已经陆续被教育群体所认同,并且成为了教育研究实践的热点问题。

      亲力亲为的教育研究,让思想观念逼近数学本质、走向数学哲学,这一定经得起实践锤炼,一定经得住时间考验。相信数学文化的教学理论,相信数学思考的教学判断,一定也会得到大家的认同,一定也能引领数学教育朝着正确方向迈进。

      尽管,我经历了34年的职业生涯,14年的专业研究,但是,我的人生很平凡,我的研究很简单。然而,塑造一个真正的教育梦想很不简单,构建一套原创性数学教育理论很不容易,希望能够得到学校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呵护支持,也希望广大的未来数学教育研究者持续研究具有原创性的数学教育理论。


      四

      成长经验:难以忘怀的成长因素


      研究是艰苦的,创新是艰难的,成功是快乐的,影响我研究创新成功的人与事很多,只是单位变动、住处搬迁、时光流逝,许多人都不直接联系了。

      “用心做事、真心为人、分清是非”,父母的叮嘱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求学期间,同学、老师、亲戚的帮助也是永远不可忘怀的。特别是参加工作后,对我专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人与事尤其历历在目。

      信任性引领:诸暨师范学校吴继安校长,是他的信任与引领,让我走进了前景广阔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领地。

      榜样性引导:诸暨师范学校朱乐平教务处长,是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行动,让我的研究之路有了方法与动力。

      信心性基石:1989年浙江省中师数学大组数学教学论文评比,所发表的《中师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获唯一选送到全国十一省市(华东六省一市)中师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1993年教育部组织全国中师理科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中师数学教学目标与控制》获二等奖。让自己看见了综合性思考能力与创新性思考能力,对数学教学研究征程有了信心与力量。

      偶然性机遇: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者,都有自己研究梦想,但是,梦想的实现需要机遇与勇气。2001年数学课程改革给数学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舞台,给(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理论这颗种子生命的唤醒提供了百年一遇契机。

      群体性伙伴:有一群同行者,可以列出的名单超过50多个。尽管,有些只有一两次学术交流,有的甚至只有一面之交,但他们都与我一样,在课程改革洪流中,激流勇进,因为有他们的相伴,所以我有足够的安全感。

      支持性组织:学校学院领导王建力、柳国庆、陈巍、郑雨尧等领导,在科学性数学文化教学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数学文化教学研究中心的设立工作,给予了指导与支持,为数学文化教学研究跨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有深度有远见的工作,不仅对我来说印象深刻,对于数学、教育、社会的发展都会有深刻的影响。


      五

      寄语来者:数学期待与青年梦想


      数学,数学教育。数学教育通过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助推数学发展,数学通过创造数学提出数学创造能力的诉求,敦促数学教育理论的创新与数学教学方法的变革。
        数学对于强国而言,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为数学与数学教育助推式关系的发展,给足有效空间,培育良性机制,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国家的希望在科学,科学的根基在数学,数学的希望在青年。希望有志青年投身数学与数学教育事业,希望当代青年学生努力成为有情怀、有责任、有信念、有梦想的大学生,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够像树一样坚定往下扎根的责任,坚守向上生长的信念。求真是修德的行为过程,修德是求真的自然结果,修德求真,追求卓越。




      上一条:【校友专访】王盼盼|在异国浇灌“祖国花朵”,以创新守护灿烂童心
      下一条:【校友专访】柴丽慧 |用心陪伴,用爱浇灌,静待花开


      【关闭】

    校址: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0575-88342095  |  传真:0575-88315325
    浙ICP备07005811号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