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学院领导
    • 机构设置
    • 百年师范
  • 师资队伍
    • 小学教育系
    • 心理学系
    • 学前教育系
    • 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
    • 荣休教师
  • 专业建设
    • 小学教育
    • 学前教育
    • 体育教育
    • 应用心理学
  • 学科建设
    • 一流学科
    • 项目申报
    • 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教学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教改项目
    • 课程建设
    • 教育见习实习
    • 毕业论文
    • 精品课程
    • 文件汇编
  • 党建工作
  • 学工在线
  • 社会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 绍兴市心理学会
  • 专业认证
  • 下载专区
      ·   关于做好校内校史史料和实物征集的通知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新一届辅...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关于 2024 年...
      ·   关于绍兴文理学院 教师 教育学院 2024 ...
      ·   我院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拟报送项...
      ·   第十二期“祖楠班”拟推荐学员公示
      党建学工

      【人物专访】鲍炜文: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2024-05-30  点击:[]

      青矜之志,屡践致远

      有这样一群

      接地气、聚人气的“十佳大学生”

      他们积极乐观的微笑之下,

      有一种热忱向上的感染力。

      他们自律坚韧的精神之下,

      有一种蓬勃阳光的影响力。

      他们的勇毅坚韧,推开求索之门

      他们的温和从容,造就逐梦之路

      他们的朴实谦逊,远航理想之帆

      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青春梦想

      浙江省政府奖学金2次

      综合一等奖学金2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

      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金奖

      浙江省第十一届“诗泽之江”诗词讲解竞赛三等奖

      发表学术论文7篇

      她是来自教师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师范)214班的鲍炜文

      笃学不倦,在学习中充实自我

      作为未来的教师,她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在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之前,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各项技能。学业上,她励学笃行,连续三年综合测评成绩位列第一,入学以来平均学分绩点总分第一。不仅如此,她注重个人能力全面发展,截至目前获浙江省政府奖学金、综合一等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奖励共计十余项。正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本领才干是她的底气骨气,让她不惧道阻且长、风高浪急。

      坚定追光,在挑战中锻炼自我

      没有一蹴而就的非凡成就,只有点点滴滴的平凡积累。在刚入学始业教育的讲座上,老师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各类竞赛,作为ENTJ,执行力超强的她“不待扬鞭自奋蹄”,虽在各方面略显青涩,在一次次满心期许下多次奋斗未果,但她依然不灭昂扬斗志。战胜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失败,去光荣地“受伤”,去勇敢地痊愈自己。表达不流利,她就日夜泡在微格教室,用心讲好每一课;思考不深刻,她就勤于积累思考方法,不断输入新信息;时间不够用,她就果断舍弃娱乐时间,做好取舍明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获得了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一等奖、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诗词讲解竞赛三等奖、绍兴市大学生诗词讲解竞赛一等奖等9项省市级学科竞赛奖项。

      如果说各类学科竞赛取得的好成绩给了她不断攀登的信心,那么在学院“清劲”辩论队的三年让她摆正了心态。刚进辩论队时,她觉得只要嘴皮子厉害,能够驳倒其他人就算胜利,后来,在辩论当中她渐渐不经意地换位思考,发现人生就好像一场辩论比赛,大部分的立场就像抽到的持方,不一定随心决定,辩论让她更容易达观。大一时,她在树人杯的观众席上看着学长学姐们意气风发地“出征”;大二时,她迫切地想要取得胜利,虽取得冠军但认为自己的发挥还是留有遗憾;到了大三,她开始带领队伍力图卫冕,和队员们沉醉在用概念和观点搭建的小世界里,却不功利,她希望更多观众能够感受到“清劲”辩论队是一支会说故事的队伍,在其他人的成长之路上给予他们一点小小的启发。

      砥志研思,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在2022年的夏天,她第一次前往丽水大均村参与教育帮扶。临走时,小朋友们对她和其他团队成员依依不舍,希望她们下次再来。这让她思考,除了短暂的陪伴,教育帮扶还能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力量?一次前往杭州虹赤村的实地调查,让她找到了答案。1917年,蔡元培首次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虹赤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底蕴和非遗文化,如果引导学生在学习美育课程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家乡,或许能培养孩子们善于从学习和生活中找快乐的品质,加强孩子的家乡自信。

      她和朋友们说,自己想试着做做看,于是一行人说干就干,立足于当下“乡村振兴”及“互联网+”时代大背景,利用大源镇的自然美、人文美、非遗美三元素,以当地的“竹”与“纸”两大特色分别开发了三门教学课程与两大研学课程,录制线上微课24节,着力解决如今乡内教学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美育教育资源不足等系列痛点问题。

      团队的创意也在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上斩获金奖,虽说项目的初心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乡村孩子感受到乡村之美,从而让乡村走出去。但比赛获奖也激励着她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乡村助学事业之中,这条路她会一直走下去。

      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说过:“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教育如此,个人成长如此。对职业的爱让她奋进,对自我的爱让她自洽,对孩子的爱让她温暖。就算一丝小爱的光芒无比微弱,她也坚信,只要继续做她爱做的,教给孩子怎么爱,点点微光迟早会变成耀眼的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转自 | 绍大微学工


      上一条:【校友专访】李贝尔 | 因选择而热爱,因责任而坚守
      下一条:【人物专访】科研路上的孜孜求知者:心怀热爱,笃行不怠——记我校申博学子聂伊姿


      【关闭】

    校址: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  |  邮编:312000  |  电话:0575-88342095  |  传真:0575-88315325
    浙ICP备07005811号  |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