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慧敏,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2022级硕士研究生,2025年校十佳研究生。

读研期间连续两年获得学业奖学金一等奖,获2024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被评为2025届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毕业研究生;在SCI和SSCI检索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过多项重要课题研究。

志之所趋,无远弗界
大学毕业之际,崔慧敏下定决心踏上考研之路。这一决定,并非是在就业压力下的仓促之举,亦非随波逐流的盲目跟风,而是遵从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学术追求。跨专业考研成功的背后凝聚着更多的心血与汗水,崔慧敏深知她与本专业学生之间的差距需要用数十倍的努力来弥补。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崔慧敏开启了一段与时间赛跑、与自我较量的艰苦征程。无数个披星戴月的夜晚,她在图书馆埋头苦学着各种心理学专业知识。除理论学习之外,崔慧敏还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她积极参加各种心理学实验和调研项目,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凭借着对心理学的热爱以及对教育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她成功跨考上岸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栉风沐雨,朝乾夕惕
读研期间,崔慧敏在导师刘庆明博士的悉心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对心理学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她曾主持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甲基苯丙胺及海洛因使用障碍患者渴求及决策的影响》、《中小学数学学科中同伴学业支持与学业情绪的关系: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两项绍兴文理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并顺利结题。她谈到在此过程中对心理学产生了更多兴趣,也觉得自己非常适合学习心理学专业,决定在此道路上继续发展。崔慧敏对于心理学的热爱并非凭空而生,每一次实验数据的精准分析,每一个研究假设的验证与修正,都让她感受到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与无限可能,也让她更加坚信自己与心理学的缘分。

提及读研期间的教育实习经历,最令崔慧敏感到难忘的是她在高中担任实习心理老师的日子。当时她主要负责日常教学,个案咨询以及心理主题活动,需要全面了解和学习一线心理健康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崔慧敏回忆道:“实习结束后,有一个学生添加我的联系方式找到我,向我倾诉他的烦恼和困扰,并希望得到我的帮助,我在对他进行安慰和疏导后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真的可以实实在在帮助他人,这是对我继续钻研心理学莫大的鼓舞,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仍然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

在日常学习之外,崔慧敏广泛参与各类学术会议,与同行们探讨学术前沿问题,不放过任何与心理学领域专家交流的机会。与此同时,她沉浸于复杂的实验当中,希望一探大脑与心灵之谜。
科研之路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崔慧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问题,比如实验进展不顺利,研究创新性不足,实验操作和技术方法不熟练等等。面对这些情况,她通常会积极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向他们请教,多多查阅文献,深入学习研究相关知识,静下心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崔慧敏正以坚定的步伐、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心理学研究道路上开拓前行。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崔慧敏收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的拟录取通知,这无疑是对她读研期间努力和付出的最好肯定。但她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还有很多。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复杂,需要她具备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更坚韧的毅力。她分享到:“总的来说,读研期间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个人成长方面,我都收获了很多,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还有很多,重要的还是把握当下,努力提升自己。”她坚信,只要自己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就能够在学术的道路行稳致远。
崔慧敏一路走来的学习历程完美诠释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这句箴言,她将这句话同样寄语学弟学妹。她坦言,要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拓宽自己的视野,勇于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此外,她还鼓励学弟学妹们不要畏惧困难,以无畏之勇,求破茧之学,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供稿 | 赵笑笑 莘泽慧
审核 | 魏越尔
终审 | 杨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