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院三位老师分享了他们的体会
为贯彻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思想,在学校和学院网络教学的指导下,我院教师主动学习各种现代教学手段,苦心钻研各种网络平台和线上资料,转变网络教学理念,探索网络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在线教学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网络教学方案,努力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译人”走向“知识情境的策展人”、“学习行为的设计师”,形成以“平台资料+线上直播”、“平台资料+平台录课+线上讨论答疑”、“平台资料+MOOC+线上讨论答疑”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经过前期摸索和努力,我院老师共在超星泛雅平台建课 110多门,展开教学直播、资料推送、问题讨论、答疑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每位老师、每门课程都建立了钉钉群、企业微信群或QQ群,借助这些网络群,老师与学生线上互动,线下自学并举。自开课以来,老师们成功实现了以智慧筑构秩序,抵御无序的侵蚀,真正成为了以身示范的榜样。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我们分享了三位教师的网络教学心得,供各位老师学习借鉴。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网络教学做法与经验
授课教师:姜珊珊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以“理论学习为基础,研究实践为平台,能力形成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旨在支架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其运用理论解决学前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形成严谨的学前教育研究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思路。
几年来,本课程致力于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超星学习通为平台进行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并已取得系列成果。目前已建成校第二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获批2019年绍兴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在本学期初“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一方面继续运用课程已有建设成果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全部改为网络教学的新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运用ZOOM、超星学习通作为主要工具,采取网络教学直播+学习同平台的教学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1.创新IDEAR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将打破原有以教师讲授为主,学习者练习为辅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同为课程参与者、学前教育研究的实践者,共同就“发现学前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思路—探究问题解决的路径—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案”为课程逻辑框架,通过线上微课传递核心知识(Introduce)——ZOOM直播平台师生共同讨论重点难点问题(Discuss)——线上测验+作业支架学习者实践练习核心能力(Excess)——小组科研项目研究促进学习者累积实践经验(Accumulate)—ZOOM直播讨论+学习通平台互动引导学习者对实践经验与研究结论进行反思(Reflect),这一教学模式,支架学习者在建构教学研究能力基础上,实现未来幼儿园教师综合实践素养的提升。

图1 课程创新IDEAR混合教学模式
2.运用多元整合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确保上述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的落实,计划通过三个路径六种方式:整合教师讲授与学习者实践操作、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整合、个体学习与同侪互助,实现对学习者主动学习与能力提升的支持。
课程主要以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依托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35个、共计330余分钟的微课视频,投放至超星学习通课程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为课程参与者、学前教育研究的实践者,共同就“发现学前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思路—探究问题解决的路径—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案”为课程逻辑框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步 线上学习:学生通过线上微课学习核心知识点,并完成线上作业、小测验,检核初步学习成果;
第二步 ZOOM直播讨论:学生参加课堂测验,师生共同讨论作业、测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完成部分课堂教学内容。
第三步 课下科研小组合作研究:每三人组成研究小组,选定小组研究题目,运用2种研究方法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完成小组研究报告。
第四步 ZOOM汇报与讨论:随机抽选各小组1名代表在四个时间结点(选题、开题、研究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报告)对小组研究进行汇报。小组成绩由同学互评与教师评价共同组成,各项作业均有详细评价指标。教师课前批改学生作业电子稿,并在课堂上即时点评,支架学生对已完成作业进行反思,并未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准备。
第五步 课下反思与改进:各小组就课堂教师点评与同学互评成绩反思并修改第一轮作业(研究题目、开题报告、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报告),并提交修改稿。教师对每组作业修改稿进行批改,提出进一步修改建议。
3.实施聚焦能力提升的形成性课程评价体系
改革原有课程单一教学考评的限制,课程评价体系将涵盖:核心知识评价、核心能力评价、实践效果评价三大组成部分,结合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与成果、线上学习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全过程、全角度的即时评价—反馈机制,通过评价让学习者判断自己学习进程,通过即时反馈支架学习者持续改进。实现评价之于学习者的支架、促进功能。具体学习评价项目及占比构成如下:

图2《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习评价构成要素及占比
截至2020年3月1日,第一周四课时的教学活动后,参与本门课程学习的学生已完成第一章2个微课视频学习,5项学习通作业,并通过ZOOM直播平台师生讨论互动对已完成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及其背后核心知识点进行评析。学生已开始进行第二章3个微课视频、3项学习通作业的学习。

图3 ZOOM平台网络直播教学画面1——教师讲解
图4 ZOOM平台直播教学画面2——学生回答问题

图5 ZOOM平台直播教学画面3——学生讨论
图6
图6 学习通平台学生作业与教师批阅1

图7 学习通平台学生作业与教师批阅2

图8 教师家中教学场景
“中外教育简史”开展网络教学的理念
授课教师:王玉生
“中外教育简史”自从2017年12月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课以来,已经运行3期,始终贯彻以下教学理念。
一、 实施“互联网+”学习,体现混合式教学理念
本人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绍兴文理学院超星泛雅平台建有《中外教育简史》课程门户,学生通过“在浙学”与学习通APP,随时登录学习《中外教育简史》课程内容,打通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充分体现混合式教学理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混合式教学:第一,作业混合。既有线上复习巩固知识的作业,又有线下“两性一度”的作业。第二,讨论混合。既有线上有关某个议题的讨论,又有线下有关某个问题的讨论。第三,评价混合。既有线上作业、讨论等的评价,又有线下作业、讨论、模拟上课等的评价。第四,学习混合。既有线上授课视频、教学课件等的学习,又有线下教科书、参考书等的学习。第五,考试混合。既有线上的网络考试,又有线下的闭卷考试。
二、 完善模拟教学,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本人事先安排好学生模拟教学的内容与时间,学生认真备课,精心上课,师生及时评价,促使人人参与,个个受益,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理念。在模拟教学中表现好的同学,本人指导其录制教学视频,上传到省平台与学习通,供其他同学学习与观摩。
三、加强课程思政,体现教育性教学理念
《中外教育简史》课程内容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始终高举课程思政的大旗,坚持立德树人。本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作业布置、课外辅导,也始终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如增加了“蔡元培立德树人思想”的教学内容,布置了“《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思政案例述评”的作业,也发表了《“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思政的两个生成路径》的文章。
学生学完该课程,完善了专业知识,增强了专业技能,提高了专业修养,树立了教育理想。“中外教育简史”也获得2019年浙江省高校首批“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二等奖。

《武术2》线上课程经验分享
授课教师:万显彰
《武术2》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旨在通过掌握武术基本理论知识、武术套路运动规律、武术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使得学生能够胜任中小学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并学会利用武术手段增强学生体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具备组织小型武术比赛和承担裁判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秉持OBE教育教学理念(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随时随地移动教学、混合式教学、“趣味性”、有效性学习、过程性评价、全程性激励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金科建设标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指导,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技术类课程的时空束缚和条件限制,提升术课的实效性。
在本学期初“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一方面继续借助“超星”在线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结合术课教学全部改为网络教学的新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运用企业微信、超星学习通作为主要工具,采取网络教学直播+学习通平台的教学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借助“超星”在线课堂,搜集和上传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的视频、PPT、时事新闻等多形式的资源供学生随时随地阅读和思考,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扩展学生的理论视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借助“企业微信”在线直播,以问题为导向,融入课堂启发、课后讨论、教师示范、案例讲解、学生角色扮演、学习共同体互动和激励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广泛参与、即时反馈和全员互动的教学效果,有效落实金科建设目标。

三是秉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考核理念,借助网络大数据即时分析和即时反馈的技术支持,建立以经验值明细为参照的过程性考评机制。
最后,借助大数据的即时反馈功能,持续性改进教学设计,实事求是地落实“有趣”、“有用”的武术课建设总目标,和“知识、能力、素养”相统一的立德树人育人目标。